试卷相关题目
- 1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是
A.亚洲高压
B.夏威夷高压
C.阿留申低压
D.亚洲低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地理现象及成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北方夏季暴雨→冷锋
B.我国冬季的寒潮→地势高
C.回归线附近少雨→副热带高压
D.秋高气爽→气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一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
A.太阳活动
B.人类活动
C.下垫面
D.大气环流小题2:有关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冰期雪线下降B.间冰期海面降低C.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D.间冰期物种锐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图1与图2反映了本区不同季节的气压分布情况(单位:百帕),图中M城(海拔44米)和Q 城(海拔199米)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别是:26.6℃、2100 mm和27.2℃、765 mm。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3中最能反映M城与Q城气候特征的一组图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小题2:造成M城与Q城气候异同的主要原因是 A.所在的纬度位置,是决定两地年温差均较小的主因B.赤道无风带的移动,是决定两地年平均温度差异的主因C.距海远近,是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因D.海拔差异,是造成两地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A.百害而无一利
B.低纬度地区受损,高纬度地区受益
C.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
D.世界粮食总产量会上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小题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2010年10月上旬海南暴雨成灾。10月初,南海中部的热带低压使海南东部、中南部出现了强降水:3日至5日,北方南下弱冷空气与南海西北部的热带低压共同作用,造成海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进一步加强;同时,受新生成热带低压影响,海南强降水仍然持续。依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材料中的弱冷空气表现为( )
A.东南风
B.偏北风
C.西南风
D.偏东风小题2:海南暴雨形成的原因有 ( ) ①我国东部雨带撤回南部沿海地区 ②热带气旋频繁出现 ③海南省中部山地加剧了局部降雨的强度 ④地处中低纬度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小题3:此次海南连降暴雨,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 ①洪涝 ②海啸 ③地震 ④泥石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读“世界某地海陆分布示意图”和“甲地各月降水分配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另一条纬线的度数与图中30°纬线相差10个纬度,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地 位置和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
B.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C.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
D.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小题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所在国家铜矿资源丰富B.甲河河口附近的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C.甲地和上海高温不同期、雨季同期D.1月份甲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读某半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18-19题。 小题1:图中的气压带表示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州地区夏季受风带1的影响 B.图中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C.7月,大陆上的热低压能切断该气压带 D.在风带2影响下,海洋上形成西风漂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耕作的粮食产量增减状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全球温度上升3℃后,靠雨水耕作地区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是
A.发达国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的保障没有减产
B.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小题2:全球温度上升3℃后,除了对粮食生产带来影响外 A.总体上还会使全球自然灾害得到缓和B.物种因降水的增多变得更加丰富C.还会改变全球水热资源的空间配置D.太平洋中的小岛将被完全淹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