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之女陈伟华:父亲还经常自己去北京的百货大楼、菜市口,还有天桥的农贸市场……一次,忽然发现市场上没有卖女同志装饰发型用的发卡;就问人家为什么没有发卡?……父亲发现这个问题以后,非常着急,当时就给负责钢材生产部门的同志打电话,后来还写了一个条子,说你们一定要拨出几吨钢材来,给全国女同志每人两个发卡……这段材料反映出中国当时的经济体制是
发布时间:2021-08-16
A.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B.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
C.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图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在1899—1930年间与外商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生纱厂对列强经济侵略有抑制作用 ②外国纱厂一直在中国拥有绝对优势 ③国际环境影响了大生纱厂的发展 ④大生纱厂主导了南通的近代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毛泽东在1964年1月5日讲“所以讲到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这种情况看起来比较明显。”这表明中国
A.对美、苏外交开始战略调整
B.反霸统一战线构想初步形成
C.对不结盟运动寄予外交厚望
D.已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发生改变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下列人物以自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有 ①勒斯 ②牛顿 ③孔子 ④爱因斯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右图是北洋政府时期,农商部按照当时颁布的《商标法》办理注册的第一号商标“老兵船”。此举措不能反映北洋政府
A.对国货品牌发展的关注
B.用法律手段来保护企业
C.对发展海军事业的重视
D.鼓励实业在中国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日本学者冈田武彦认为,明代的精神文化则是适应平民阶级情趣的。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明代心学的发展 ②长篇白话小说的发展 ③京剧的出现 ④散曲的兴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史学家虞和平认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追求国家富强与逐步走向世界相统一
B.建立社会主义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
C.学习苏联道路与探索自主道路相统一
D.注重国家利益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