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191

1957年1月,周恩来应邀访问苏联,帮助解决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之间的问题。面对周恩来的批评,赫鲁晓夫说:“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周恩来回答道:“是的,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以上材料最能说明的是

发布时间:2021-08-16

A.当时中苏矛盾已经严重激化

B.赫鲁晓夫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

C.周恩来肯定了赫鲁晓夫的改革

D.周恩来运用才智维护国家尊严

试卷相关题目

  • 11982年8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指出“美国政府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美国政府理解并欣赏1979年中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中国提出的九点方针中所表明的中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这反映了(  )

    A.台湾问题不再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B.美国的态度有利于解决历史上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

    C.坚持“一个中国”是中美发展关系的基本前提之一

    D.“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董仲舒说:“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这表明董仲舒的义利观是

    A.义利并重

    B.重义轻利

    C.先义后利

    D.舍义取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图是一副“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传的是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图是《接受检阅的红卫兵和群众队伍》,这一历史场景发生于什么时期?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汉书·元帝纪》载:“三月壬戌,日有蚀之。诏曰:‘朕战战栗栗,夙夜思过失,不敢荒宁。惟阴阳不调,未烛其咎。’”材料中的思想被称为(  )

    A.大一统

    B.天人感应

    C.罢黜百家

    D.表彰六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表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关于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中美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没有贸易往来

    B.中美建交促成1975年中美贸易额的急速攀升

    C.中国大量引进美国资金造成了1980年中美贸易出现巨大逆差

    D.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了1985年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倡导“三纲五常”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

    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