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全球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21世纪末将没有冬天。”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是 ①SO2、NO2的排放②CO2排放③水土流失④酸雨⑤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⑥森林遭破坏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 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 C.加强国际合作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
试卷相关题目
- 1 “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许多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云层变厚,使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球因而变得越来越“暗”。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共同的人为原因是
A.太阳辐射不断减弱
B.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的火山灰
C.沙尘暴肆虐全球
D.工矿企业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 2、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全球变暖”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A.海平面上升 B.地震灾害频繁 C.冰川面积减少 D.气象灾害增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读图,回答1~3题。 1、20世纪60年代后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呈减少趋势;②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呈增加 趋势;③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④我国气温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③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④近三十年,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无关的地理现象有①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②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④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增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两题。1、中国从16世纪到21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
A.1470年~1520年
B.1620年~1720年
C.1840年~1890年
D.1910年~1950年 2、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C.热带范围扩大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据此回答1—2题。 1.气候变化威胁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可能是 [ ]
A.气候变化造成可耕地退化
B.灾害性天气增加,粮食减产
C.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
D.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投入减少 2.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我国不能效仿美国大力发展玉米燃料乙醇产业,其制约因素有①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大②耕地退化严重,粮食生产压力大③用玉米生产乙醇成本高④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玉米消费量大 [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下表为中、日、美、英四国人均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关数据,回答1—2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是气温增高主要原因
B.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人为排放是惟一的原因
C.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承担主要责任是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之一
D.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环境遭到破坏,环境质量恶化 2、为了控制全球“温室效应”,下列生产部门应该着重治理和改造的是 A.造纸厂B.火力发电厂C.石油冶炼厂D.电镀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A城市)举行。材料二:丹麦位置示意图(图甲)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图乙)1、近百年来,丹麦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气温变暖,降水变少
B.气温降低,降水变多
C.气温变暖,降水变多
D.气温降低,降水变少 2、对照图乙,丹麦气温的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 3、面对当前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人类应该①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少矿物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读下图,回答1~2题。 亚欧大陆局部地区冰川分布略图 1、近百年来,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2、当甲地一年中雪线最低的时候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自西向东流动C.长江口的海水盐度达一年中最低值D.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的共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是为了应对
A.臭氧层变薄
B.全球变暖
C.酸雨扩散
D.地震频发 2、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清洁能源、③禁止CO2排放、④追求绿色GDP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地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1-2题。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2009年世界标准日(10月14日)的主题为”,旨在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节能减排,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系统地提供解决方案。读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完成1-2题。1.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 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 D.中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