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351

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每人每天口粮不够吃。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发布时间:2021-08-14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C.这种责任制是我国建立现代农业最好的组织形式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试卷相关题目

  • 1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军事上处于被动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清军的武器装备落后

    B.法军首先发起进攻

    C.清朝海军实力不如法国

    D.清政府采取“不可衅自我开”的妥协退让方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隋唐时,一般平民多穿布衣,这种布的原料是 ( )

    A.丝

    B.麻

    C.棉

    D.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述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是( )

    A.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青各庄的铁路

    B.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株州的铁路

    C.京汉铁路

    D.淞沪铁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美国国务卿赫尔曾说:“斯大林对德国显然也是存在戒备之心,希特勒在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诺言,斯大林并不比德国更为信任。”由此推断,苏联当时签约的主要目的是

    A.与德国建立牢固的联盟,防范英法等国的进攻

    B.支援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斗争

    C.推迟苏德战争的爆发,争取备战时间

    D.推动德国去进攻英法等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如图),有段时间曾在我国广为流传。这个时期最可能是  

    A.20世纪20年代初

    B.20世纪40年代初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20世纪40年代,先后在重庆和北京召开过两次政治协商会议,两次会议都

    A.是在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协议的基础上召开的

    B.各民主党派都积极参加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C.都涉及到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D.都制定了宪法或者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在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903年,一军人从满洲里至哈尔滨探亲,他可能 ( )

    A.没有直达的火车可坐

    B.先坐沪宁铁路一线的火车到南京再转至哈尔滨

    C.乘坐东省航线飞机

    D.乘坐东省铁路一线的火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