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物理 > 万有引力与航天练习题331

某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若已知该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运动周期以及万有引力恒量,由此三个已知量可求得的其他物理量是(    )           

发布时间:2021-08-13

A.该行星质量

B.该行星的直径

C.太阳质量

D.该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

试卷相关题目

  • 1已知地球质量为 M,半径为 R,自转周期为 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 m,引力常量为 G,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h,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

    B.不同的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平面可以不同

    C.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

    D.卫星进入轨道后做匀速圆周运动,产生完全失重现象,此时卫星不再受到地球引力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2 R,周期为 T,地球视为半径为 R匀质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 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平均密度

    B.地球平均密度

    C.在圆轨道上短时加速能降低卫星高度在较小半径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D.如实现了在较小半径轨道上匀速圆周运动,则在该较小半径轨道上与原来轨道相比线速度变小,周期变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万有引力常数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在实验室测量出来的()

    A.牛顿

    B.杨振宁

    C.卡文迪许

    D.爱因斯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我国自2007年开始建设“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截止2011年4月,已陆续发射了八颗卫星,其中代号为北斗M 1的卫星进入高度为21500km的地球中地轨道,其余七颗则进入高度为36000km的地球同步轨道,关于这些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行速度大于7.9km/s

    B.北斗M1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七颗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

    C.七颗同步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相同

    D.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关于“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是成功进入轨道运行的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C.第一宇宙速度是紧贴地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那颗卫星的飞行速度

    D.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可以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已知地球和冥王星的半径分别为 ,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分别为 ,公转线速度分别为 ,表面重力加速度分别为 ,平均密度分别为 ,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为 ,飞船贴近冥王星表面飞行的环绕线速度为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亚洲一号是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设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恒定,则关于亚洲一号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行周期是一天

    B.沿着一与赤道平面成一定角度的轨道运行

    C.运行的轨道半径是一确定值

    D.如果需要,可以定点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上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2008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在预定轨道飞行45圈,历时68小时后,经过制动飞行、自由滑行(飞船保持无动力的飞行状态)、再入大气层、着陆四个阶段成功返回。在国庆大阅兵时,在“神舟飞天”彩车上,航天英雄翟志刚将在彩车通过天安门广场中心区时“再现”从“太空舱”探出身子并挥动五星红旗。当飞船在太空中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飞船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周期和万有引力常量,就可以算出飞船质量.

    B.当宇航员从船舱中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因质量减小,所受万有引力减小,则飞船速率减小.

    C.在自由滑行阶段,飞船的动能逐渐增大,引力势能逐渐减小,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D.在再入大气层阶段,飞船的动能逐渐增大,引力势能逐渐减小,但机械能不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设行星绕恒星运动轨道为圆形,则它运动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平方之比R 3/T 2=K为常数,此常数的大小:(     )

    A.只与恒星有关

    B.与恒星和行星均有关

    C.只与行星有关

    D.与恒星和行星的速度有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卡文迪许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