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相关题目
- 1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从这段描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 ①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②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③小农经济遭受沉重打击④农村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洋务经济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19世纪列强侵略中国主要是因为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急需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料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世纪90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服饰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茶外销行情看涨,武夷山区的农民纷纷开荒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然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已”。最终使武夷地区“市疲山败”。这说明①中国经济已开始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③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④随着农产品的日益商品化小农经济的风险性更加增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仲伟民在《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中提到“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其路线是“英国将印度的鸦片出口到中国,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到本国,英国纺织品出口到印度”。某同学由此得出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推动英国主导三角贸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与本国人们生活的需要
B.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口到英国的茶叶数量急剧下降
C.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更加有利于三角贸易的发展
D.这种三角贸易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表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民国初出版的《南浔志·南浔丝市行》中写道:“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对诗文信息理解准确的是①这些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②外贸繁荣受到中外商人欢迎③苏杭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④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