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341

英国《每日先驱报》曾对1937年的某军事行动作如下评价:“那是一种山地上的运动战,但它展开了中国抗战的新局面,防守的军队在这里第一次采用主动的战术,用积极的进攻的行动回答日军。”这一军事行动应是

发布时间:2021-07-27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伏击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试卷相关题目

  • 1“铁流两万五千里, 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苦斗十年, 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 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B.长征时期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候,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功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短短五天内,参加献金的达五十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A.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B.闻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

    D.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得年仅三十有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摘自彭德怀的《左权同志碑志》)不能从上述碑志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

    A.左权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

    B.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

    C.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报道,横线处的文字依次是 “日本军队在中国华北已在白天向    附近调动。晚上枪声不断……中国政府第一次表现出它已做好与日本作战的准备。” “日本的战争机器在     被卡住了十三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中国军队)进入    。当年,他们被迫离开这座城市,使之遭受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命运,7年9个月零5天后,他们回到了中国的首都。”

    A.北平武汉上海

    B.北平上海南京

    C.北平台儿庄南京

    D.南京上海北京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一日本学者在2004年对中日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中日战争的认识,90.6%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侵略战争,在日本青年学生中持同样看法的为66.5%;在回答靖国神社是什么样的神社这一问题时,64.8%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军国主义的象征,而71.3%日本青年学生则认为是祭奠战死者的神社。材料表明中日两国学生对上述内容存在历史观念上的差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灌输反日教育

    B.日本政府长期忽视历史教育的结果

    C.部分中国青年忘却历史、日本青年扭曲历史

    D.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复活军国主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每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我们都会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下列中国近代出现的爱国主义口号的先后顺序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目标

    B.加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

    C.中国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

    D.中国的政治中心被迫由北往南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沛县文史资料选辑》中有这样三段文字(注:沛县位于江苏徐州):(一)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沛,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历一昼夜,斩获甚众,毙日大佐一名,我胡团长壮烈牺牲。(二)1941年,国民党沛县游击队拔除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三)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沛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材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

    A.国民党主要在敌后抗战

    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用游击战

    C.国民党只在正面战场抗战

    D.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93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加紧反对富农是不适当的,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不没收其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并应保障其扩大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自由。这一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B.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

    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上述现象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