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宣布投降,抗战进入大反攻时,蒋介石发布命令:“本委员长经电令各部队一律听候本会命令,根据盟邦协议,执行受降之一切决定所有该集团军(指第十八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内之部队,并应接受各该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各部队勿再擅自行动……”这一命令的用意是:
A.企图抢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
B.企图在对日作战中消耗共产党军队
C.企图夺取对共产党军队的指挥权
D.企图乘机拆散和收编共产党军队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图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的救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决定作用的是
A.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实现全民族抗战
B.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斗
D.苏联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安徽巢湖人),一生为和平而奔走,被誉为“和平将军”。1945年以后,他曾代表国民党当局先后与中共进行两次和平谈判。你认为这两次会议应该是①1945年重庆谈判②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③1949年北平谈判④1949年北平政协会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3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据抗战胜利后不完全调查,1937年日本占领南京后抢走的有器具30.9万件,衣服540余万件,金银首饰14 200两,珍贵书籍14.86万册,古字画28 400件,古玩7300余件,牲畜6 200头,粮食1 200万担,其他诸如工厂设备、原料、车辆、铁器和破坏的房屋商店尚未统计。这种野蛮的经济掠夺的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是
A.积累资本主义发展的资金
B.实现中日经济提携
C.转嫁三十年代大危机
D.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其中第四个阶段赞赏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两国同属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中坚力量
B.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C.中国抗战的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D.美国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的需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观察下列纸币,它发行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在《停战诏书》中说:“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从日本天皇的这一公告中,不能看出
A.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
B.日本天皇仍然为其侵略战争进行辩解
C.日本接受战败史实,准备向盟国方面投降
D.日本对其发动的侵略战争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 ①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