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吾台民……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这篇檄文应当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C.《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试卷相关题目
- 1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来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开始全面抗战的政策
B.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
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图为某书封面,它在中国开始得到广泛宣传应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五四运动前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
A.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
B.美国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
C.国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
D.国民政府做了抗日国防准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史学界公认的“现代化”的含义是指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农业宗法社 会向工业法制社会转化的进程。鸦片战争后中国也开始了现代化。下列事件中,体现现代化精神的是 ①洋务运动 ②清末新政 ③义和团运动 ④实业救国 ⑤文化大革命 ⑥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要求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只是太平天国的国王,没有推翻清政府,要励精图治;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939年6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罗佐夫斯基曾指出,“眼下中国正在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局。”对罗佐夫斯基的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应该是
A.强调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B.中国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较量的中心
C.日本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最终主宰者
D.人类几十年的命运最终掌握在中国手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法国对华远征军的一名翻译官曾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该行径发生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华北太岳闻喜三区店头村翻身农民召开敬奉毛主席大会。大家都说:“过去敬灶君爷,什么事都不顶,毛主席一来,咱就翻了身,才是真正的活财神哩!”大会结束后,全村群众到家里都把灶君爷的像扯掉,贴上毛主席像,每天吃啥敬啥,还有鞠躬,形成敬奉毛主席运动。该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B.解放区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C.新中国成立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