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为了达到“全人格的觉醒”,中国当时掀起
A.新文化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运动
D.国共第一次合作
试卷相关题目
- 1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他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穷者”。下列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
B.完全排斥西方文明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D.全面继承洋务思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胡适指出:“……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⑴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⑵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的吗?’⑶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应该这样做吗?”材料中胡适强调的是( )
A.对古代制度的彻底否定
B.对事物的评判要依据现状
C.不相信存在过去的事物
D.对事物持怀疑、质疑的态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北京大学之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阵营的重要活动基地,最关键的原因是
A.北京大学是体制完备的大学
B.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方针
C.《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
D.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在北大任教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某报道说“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之人(或事)……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此报道可能出自(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A.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B.《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C.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D.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之两大砥柱。对材料观点的准确解读是
A.主张个人利益至上
B.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念
C.肯定经世致用思想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