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31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认为:“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发布时间:2021-07-24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试卷相关题目

  • 1“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位君主,又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位君主”。“他”是

    A.乾隆皇帝

    B.道光皇帝

    C.光绪皇帝

    D.宣统皇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提出这一思想的应该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激进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各项与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D.“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B.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

    C.康有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D.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862年李鸿章给总理衙门的信中以《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这一命题,极力陈说效仿西方的紧迫性,以变易思想作为变革的理论根据。这从侧面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儒学所维系的传统不能变    

    C.洋务派是儒学的背叛者     

    D.洋务派主张“以夷变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能分别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夫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9世纪20世纪初……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对此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高涨,危及士大夫既得利益,要求改良;

    C.这里的士大夫指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

    D.反映的是维新派借助儒家思想否定君主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