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81

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发布时间:2021-07-24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试卷相关题目

  • 1维新派指出,“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而通过维新变法中国并未摆脱封建落后状态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欺压,其主要原因是“今日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尚未得到初步发展

    B.近代西方详论尚未系统介绍进来

    C.尚未出现影响浣的思想解放运动

    D.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思想与方案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回答14、15题。 小题1: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反抗外来侵略

    D.救亡图存小题2: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问,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A.用科学理论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B.敲响民族危亡警钟,号召救亡刚存C.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D.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晚清时期,有人把“断发易服”提高到强国的高度,上书皇帝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该人最有可能属于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地主阶级顽固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维新运动期间,某朝廷实权派人士以“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来评价康有为。文中“孔”、“夷”的含义分别是                   

    A.孤陋、浅薄

    B.儒、洋

    C.孔子、伯夷

    D.威武、扫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梁启超在与康有为信中写道:“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其“病”和“药”分别指

    A.奴隶性;自由

    B.腐败;共和

    C.奴隶性;科学

    D.腐败;民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应该是张之洞

    A.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

    C.预备完全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蔡元培所写挽联“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褒扬的历史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蔡锷

    D.宋教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有人把百日维新的失败归咎为“变法之初不先变发辫”。这句话是将(  )

    A.发辫与机器生产相联系

    B.发辫与社会风俗相联系

    C.发辫与满汉矛盾相联系

    D.发辫与国家政治相联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902年前后,梁启超率先主张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以下说法最符合材料的意思是

    A.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

    B.维新派认识到革命共和才是救中国的正确出路

    C.维新派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不能救中国

    D.梁启超开始接受民族主义“排满”的口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