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地理 >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21

低碳经济谋求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应大力开发

发布时间:2021-07-22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试卷相关题目

  • 1万家寨引水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哪些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A.晋中和晋北

    B.晋中和晋南

    C.晋西和晋北

    D.晋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西省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B.山西省逐步形成了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C.目前山西省产业结构中采掘业占主体地位

    D.山西省充足的水资源为燃煤发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回答第下题。http://picflow.koolearn.com/upload/papers/g06/20120612/2012061216143211244046.png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的1900 ~2100 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

    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    山西是中国的煤炭资源大省,原煤产量约有四分之三输往全国。然而,近年来山西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不得不承受着“富饶的贫困”,其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质量差

    B.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我国煤炭生产区煤炭外运主要采取输煤和输电相结合的形式。输电就是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再通过电网输送,这种做法对当地的不利影响是

    A.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B.加重当地大气污染

    C.当地就业机会减少

    D.产业结构更加单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清洁生产始终是工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B.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产所需的资料和能源都来自于外部环境,同时又把产品废弃物归还给外部环境

    D.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目前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围绕进行的

    A.现代电子工业

    B.扩大煤炭开采量

    C.保护山西省的环境

    D.能源的深层次开发和综合利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山西省适宜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有 ①煤炭丰富 ②铝土矿储量丰富 ③近工业基地或中心城市 ④交通较便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以下关于能源生产、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煤炭产量最多的是华北地区 ②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仍以常规能源为主 ③我国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地区在东部 ④美国是世界上核电占电力工业比重最大的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小题1: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http://picflow.koolearn.com/upload/papers/20140825/20140825092132172332.jpg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http://picflow.koolearn.com/upload/papers/20140825/20140825092132172332.jpg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小题2: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http://picflow.koolearn.com/upload/papers/20140825/20140825092132172332.jpg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http://picflow.koolearn.com/upload/papers/20140825/20140825092132172332.jpg C.减轻耕地压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