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发布时间:2021-07-13
A.《农桑辑要》
B.《氾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试卷相关题目
- 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古人评价商鞅变法说,变法具有“禁游宦之民(指不守本业、游散求官的人)而显耕战之士”的作用。具有相应作用的措施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③“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④“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 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唐朝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D.男女分工明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观察下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①农事精耕细作 ②农业技术先进 ③农民辛勤劳作 ④水利设施的完善,旱涝保丰收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今是土生之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