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于汉武帝之后
B.汉代尚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事经常性贸易
C.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D.安息利用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丝绸转手贸易
试卷相关题目
- 1中国古代虽然以农业文明为主,但以唐代长安为代表的城市规模之大,远超同时代的西方,独步世界。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B.手工业商业高度发达
C.发展国际交流的需要
D.开放和兼容并收的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文字是历史的鲜活体现。下列文字与所描述经济现象构不成对应关系的是
A.“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牛耕的推广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越窑青瓷的精美
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市”突破时空界限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该现象应始于下列哪一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A.张衡《二京赋》
B.(西晋)左思《三都赋》
C.曹雪芹《石头记》
D.(宋)王溥《唐会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B.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C.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市舶贸易
B.民间贸易
C.互市贸易
D.朝贡贸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据《湖南省国货陈列馆月刊》之《长沙市行业概况调查》一文载:“长沙苏广业,初该业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不过北京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广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京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号。”由材料可以得出
A.洋货冲击下,我国传统商业店铺纷纷破产
B.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品经营观念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商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汉以前,中国丝绸大量经西北各民族运至中亚、西亚、南亚诸国
B.最早记载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正史是《后汉书》
C.唐朝的玄奘和义净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了主要作用
D.《农政全书》与《天工开物》均收录了国外传来的技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史记》记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符合这种记载的是
A.“苏湖熟,天下足。”
B.“估客乐哉真复乐,大舶飞山走城郭。”
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来行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张某是一位生活在唐朝中期扬州近郊的农民,他遇到的情况有 ①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到早市购买生活必需品 ②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③ 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换取银钱和纸币 ④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
A.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岁)在邑,十七(岁)在天下”;康熙、乾隆年间,沿长江地域流传着“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A.明清时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明清时期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C.明清时期徽州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
D.明朝时期商业发展开始突破空间限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