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相关题目
- 1《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
B.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D.重农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读“清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下列对此时期人均耕地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时期人均耕地数(亩)康熙二十年27.92乾隆二十八年6.89乾隆三十年3.56
A.商品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外来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与广泛种植
C.人口激增和可开垦土地的减少
D.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 ②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 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企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治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
C.土壤日益贫瘠
D.人口增长迅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
B.古代中国朝代更迭频繁
C.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国家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不固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 ①专业市镇发展 ②区域分工加强 ③经济重心南移 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