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包括:
发布时间:2021-07-10
A.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
D.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试卷相关题目
- 1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
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的利益
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商业没有广阔的市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说明作者对农业与商业关系的认识是
A.农商皆本
B.农本商末
C.农末商本
D.农商皆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中国曾有过海洋文明,但后来被淹没了,翻翻史书,除郑和外再没有航海家被史书立传。这种文化现象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审视,源于
A.古代中国缺少开拓意识
B.受西方文明侵蚀的结果
C.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
D.“重农抑商”观念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汉唐两代都规定,居住在城市的商人,须著录特殊户籍,称为“市户”,非“市户”不准入市设铺营业。这反映了
A.官府垄断商业
B.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C.政府限制商业
D.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重农抑商政策出现背离现象
D.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快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