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屡次宣布“通番禁令”,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清朝顺治年间颁布“禁海令”,又颁布“迁海令”,强迫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三十五至五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他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对外航海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阻止了列强侵略中国
试卷相关题目
- 1有学者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这说明此时中国
A.经济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在增长
B.经济总量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
C.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
D.经济类型和总量实现新的突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A.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
B.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列有关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扼杀了商业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B.使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得不到正常的发育
C.是强调发展农业、手工业,限制商业的发展政策
D.这一政策自战国开始出现后在有些朝代有过松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从材料可见当时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为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禁海加剧了寇患
B.禁海的负面作用明显
C.禁海会使商人铤而走险
D.应当废除禁海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明太祖宝训》指出,“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拥堵,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明朝政府推行的这一政策
A.推动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形成和长期稳定
B.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
D.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兴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严重受阻,其原因包括 ①封建经济基础十分顽固 ②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③旧的经济观念的巨大影响 ④社会上缺乏破产的劳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重利轻义”,商人总是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主要是因为商人
A.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专制构成威胁
B.不重修养,文化浅薄
C.行为有违“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D.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