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271

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发布时间:2021-07-10

A.重商主义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官营商业

试卷相关题目

  • 1《五行大义》(隋朝)社会等级排序:仕 庶 农 商 工;《二十五等人图》(唐朝)社会等级排序:士 工 庶 农 商。对以上两文献中社会等级的排序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彻底变化

    B.工匠身份在唐代未发生明显变化

    C.唐朝放弃了农本政策

    D.仍然受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务本》一文中认为:“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此认识的形成是基于:①自然经济的基本特性  ②巩固专制王权需要  ③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④传统的“农商皆本”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

    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C.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

    D.应当废除海禁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④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武帝时期,没收各地商人的土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武帝实行商业专卖政策

    B.商业资本大量流向了土地

    C.各地的商人违法行为严重

    D.政府因财政闲难与民争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反映的思想是

    A.重浓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工场主占人口比例24%36%30%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的奏折中写道“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卖湖丝(湖州等地出产的生丝)并绸缎等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材料说明 ①乾隆年间广州是对外通商口岸 ②中外间“丝──银”贸易兴盛 ③江南地区的桑蚕丝绸生产发达 ④官营手工业垄断了丝绸的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说:“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路,若辈悉健有力,势不肯搏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触网不敢归,又连结远夷,向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抑商的必要性

    B.“海禁”政策的恶果

    C.小农经济的脆弱

    D.明朝社会矛盾的激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长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