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271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发布时间:2021-07-10

A.重文轻武

B.重本轻末

C.闭关锁国政策

D.避战自保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列言论中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A.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C.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严格限制与英国交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表格中的言论集中体现了  汉武帝“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侍以生也”宋朝李靓“民之大命也,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  ①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②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 ③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④农本思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均田制的最后废弛,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这一分析旨在说明

    A.“两税法”的实施是“均田制”实施的必然结果

    B.“均田制”的瓦解是“两税法”实施的必然结果

    C.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均田制”瓦解的主因

    D.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是导致“两税法”实施的主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含义是 

    A.取消一切商业活动

    B.限制与外国贸易往来

    C.限制私人的商业经济活动

    D.一切商品均实行专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的根源是

    A.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B.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骚扰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东汉崔寔《政论》中说:“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人厚,故农夫辍来而雕镂,工女投杼而刺文,躬耕者少,末作者众。”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使农业发展缓慢

    B.农业的主导地位正在丧失

    C.作者反对重农抑商政策

    D.当时社会出现追商逐利的民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①倡导无为而治②维护农民利益 ③主张重农抑商  ④维护社会稳定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