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0岁。确诊溃疡病10年,近3年来反复黑便8次,近1月来下肢反复出现紫癜及瘀斑,间有柏油样大便2次。经骨髓检查及PAIgG测定,确诊为ITP。此例首选治疗是
A.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B.脾切除治疗
C.免疫抑制剂治疗
D.胃大部切除术
E.皮质激素加H2受体拮抗剂
试卷相关题目
- 1女性,25岁。全身皮肤瘀点、瘀斑2个月,本次月经持续10天未净来诊,妇科检查无异常。化验:Hb 90g/L,WBC 6.5×109/L,PLT 32×109/L,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218个/全片,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给予皮质激素治疗,最可能的预后是
A.大多数患者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停药后易复发
B.90%以上患者可以治愈
C.半数患者死于颅内出血
D.常合并严重贫血
E.激素治疗无效者预后极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女性,28岁。反复下肢皮肤出血点2年,间有鼻出血及牙龈出血。化验:血小板52×109/L。拟诊为ITP。下列何项对ITP有确诊价值
A.多次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B.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不佳
C.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
D.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
E.放射性核素测定血小板寿命缩短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女性,20岁。反复下肢出现紫癜伴月经量增多1年,下列何项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最有价值
A.多次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B.脾不肿大
C.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
D.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
E.激素治疗有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女性,32岁。2年来下肢反复出现瘀点,间有鼻出血与牙龈出血来门诊检查。体检:下肢散在紫癜和瘀斑,肝脾不肿大。化验:Hb 110g/L,WBC 5.1×109/L,PLT 35×109/L,骨髓涂片巨核细胞296个/全片,其中颗粒型占90%。血小板减少发生机制是
A.血小板生成减少
B.血小板消耗过多
C.血小板释放减少
D.血小板破坏过多
E.血小板分布异常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一般可用泼尼松1~1.5mg/(kg.d)
B.病情严重者可短期静脉滴注
C.妊娠期可以应用
D.复发时应用仍有效
E.治疗缓解后通常须小剂量维持4~6个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女性,8岁。2周前患麻疹,3天前突然牙龈出血,口腔有血疱就诊。化验:Hb 110g/L,PLT 12×109/L,WBC 5.2×109/L,拟诊为急性型ITP。关于此病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发病无年龄差异
B.以女性更为多见
C.血小板计数通常在(30~80)×109/L之间
D.脾切除为首选治疗
E.病程有自限性,90%患者在半年内自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女性,26岁。半年来反复出现双下肢瘀点、瘀斑,伴牙龈出血。化验:血小板32×109/L,白细胞与血红蛋白正常,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增高,拟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列哪项不符合该病的实验室检查
A.出血时间延长
B.凝血时间延长
C.血块退缩不佳
D.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E.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女性,26岁。1个月来牙龈出血,皮肤乌青块住院。化验:PLT 28×109/L,Hb 120g/L,WBC 5.6×109/L,骨髓涂片巨核细胞105个,其中幼稚型15个,颗粒型80个,产板型8个,裸核12个,用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出血倾向消失,3周后血小板上升到126×109/L。其作用机制最不可能的是
A.皮质激素直接增加血小板生成
B.抑制血小板抗体生成
C.抑制单核-巨噬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
D.降低毛细血管脆性
E.抑制抗体与血小板结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女性,30岁。皮肤瘀点、瘀斑、刷牙出血伴月经量增多1年来诊。化验:血小板36×109/L,同位素标记测定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诊断为ITP。体检时下列哪项体征不应该出现
A.中度贫血貌
B.心率100次/min,心尖部SMH
C.脾肋下3cm
D.牙龈渗血
E.下肢皮肤可见紫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女性,36岁。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2年,近因头晕、出血症状加重就诊。化验:Hb 81g/L,WBC 6.2×109/L,PLT 31×109/L,PAIgG升高,初诊为ITP。在进行骨髓检查时,下列哪项不符合ITP骨髓象表现
A.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占0•41(41%),幼红细胞核小浆少
B.粒系增生正常,各阶段比例正常
C.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以颗粒型为主
D.片中血小板散在可见,偶见巨大血小板
E.片中小巨核细胞占0.10(10%)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