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老张收到外地儿子寄来的家书,不禁失声痛哭,家书上写着:“儿子生活好痛苦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正巧来张家串门的李大爷接过家书一看,哈哈大笑。在这一哭笑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不同的意识对人的生理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影响 ③事物排列顺序的变化可以引发不同的结果 ④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
发布时间:2021-05-12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试卷相关题目
- 1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2009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①最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的翅膀是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人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这主要说明
A.物质离不开意识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是人脑的反映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工作的动力,没有动力工作就难有起色。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来自强烈的责任感,来自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这说明
A.人的意识受客观因素制约
B.意识的能动性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只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人们的行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张纸、节约一度电、善待自然,正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这是因为
A.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精神的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针对金融风暴带来的负面影响,发展中国家审时度势,纷纷寻找应对之策:提高利率,防止资金外流;调整对外贸易策略,寻找出口新市场;扩大内需,应对出口萎缩……这体现以下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实践决定认识
D.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剪纸由于受到材料和工具局限,在处理形象时,不能采取写实手法,而更强调写意: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剪纸作品《回娘家》,突出的是两个人物,一辆花车,花车也只有一个轮子,作品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这说明
A.艺术创作源于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B.写实手法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
C.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消费日报》携手互动百科公布2010年3月互联网十大消费热词。“中国式禁烟”、“女游”、“日不落”、“IPAD差价”、A奶瓶。消费热词的出现向我们揭示了
A.意识是一种脱离物质的主观思维
B.意识的内容源自客观存在
C.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如实反映
D.意识活动具有鲜明的客观实在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这本书中,预言了火箭发射、变轨飞行等航天活动中的基本情况,同后来航天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惊人的相似。人类能预言并能将幻想付诸实现说明 ①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超前性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