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意味着( ) ①真理是客观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 ③真理是具体的 ④真理和谬误没有界限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试卷相关题目
- 1“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赫胥黎的这一名言提示了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真理总是起源于谬误之中 ④真理总是被少数人掌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袁隆平常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根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和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他的话从哲学上说明
A.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B.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掌握的理论越多,实践活动越有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目前,世界各国还不能够对地震作出准确的预报,这说明
A.复杂事物的奥秘是不可能破解的
B.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正在不断深化和扩展
D.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只要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句话意味着
A.真理和谬误有确定的界限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2011年2月17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埃迪卡拉纪早期具形态分异的宏体真核生物组合”科研论文,该课题组通过对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附近的“蓝田生物群”化石进行的大规模挖掘和深入研究,为宏体真核生物的早期演化学说提供了最古老的证据,证明了它们是地球上迄今最早的宏体生物。这充分说明( )
A.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通过认识证明规律
B.真理具有相对性,人们的对真理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C.认识具有目的性,认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实践能够检验真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长期以来,碳、氧、氮、氢、硫、磷被认为是生命所必须的:六种元素。据报道,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一种新的细菌,能够利用剧毒的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结构元素。就此,生命形式将可能会被重新定义。这表明
A.新事物必定代替旧事物
B.科学实验推动人类认识发展
C.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规律可以改造
D.人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颜色越诱人;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会变差。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情况说明
A.真理具有普遍性
B.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公平问题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经历了从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片面强调公平;到“克服平均主义,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使我们党和政府对公平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有条件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表明 ( ) ①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发展过程 ③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