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动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由此可见 ①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历史性②人的认识都是对未来的反映③人的认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④人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发布时间:2021-05-08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梅花的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格历来深为人们钟爱。在中国,梅花往往成为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这说明
A.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
C.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D.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认识具有无限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真理向谬误转化的原因,主要在于该真理 ①超出了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只为少数人所坚持③背离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在实践中一时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对于某件事,物理老师可能会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化学老师可能会用化学知识来说明。“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或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启迪。”下列成语能正确地概括这句话的是
A.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B.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原来国家经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说明
A.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C.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D.真理是相对的,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表明
A.真理与权威常常是相互排斥的
B.只有藐视权威,才能服从真理
C.真理总是与权威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D.真理要靠不断发展着的实践来检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无限性
B.客观性
C.条件性
D.运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名言为我们最好地诠释了“探索”的意义。这说明 ①认识永远都在无限接近真理②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③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④真理性认识与谬误相伴而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始施行,原《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从《食品卫生法》到《食品安全法》,虽两字之别,但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出立法者思维的改变,即问题食品带来的并非仅仅是“卫生”问题,而是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安全”问题。这说明
A.人的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B.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C.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