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之我见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8-14 13:19:00

  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园地一块难啃的“骨头”。它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阅读教学根本任务是训练阅读技术,培养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程,要在长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来实现。现行初中阅读教材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等,这就要求学生不断扩大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下进行学习,借助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发挥迁移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取得突破性进展。所以,阅读教学在丰富学生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论文网 /9/view-13136138.htm
  一、阅读教学的误区 
  阅读教学的任务如此明确艰巨,作用如此重要,然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违背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削弱歪曲了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就应以“读”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教学中的诵读有独到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他指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须在心和眼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惟有不忽略讨究,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才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生受用不尽。"(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违背了这些规律,削弱歪曲了诵读教学。 
  误区二,阅读教学的确定带有过分的“明确性”和“可分性”。 
  阅读教学和基础知识、作文教学一样有明确的目标。但在目标的分解上,即目标同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结合上又有自身的特点。它不像基础知识那样分解为许多“点”,也难以像作文那样分解为许多“块”。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节课的教学,乃至一段话的阅读,都可以包含教学的许多目标,而这些目标又难以十分客观的分解。这就决定阅读教学的目标从横向看,有一定的不明确性,从纵向看,有一定的不可分性。我们确定阅读教学的目标必须从这一本质特征出发。 
  误区三,教学方案的确定不是着眼于课文整体,而是舍本逐末。 
  以前我在学习《诗经.硕鼠》这篇文章时,老师是这样教学的:一字一句的讲解,一句一句的翻译,可是结束教学前,学生齐读课文时,却把“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读成一种有气无力的调子,似乎不是一句一平的呼喊,而是一句可怜的乞求。在阅读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于漪老师曾十分尖悦的批评:“这些年来,工具性的砝码越来越重,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思想意义在相当大程度上形同虚设,只是寻词摘段,用解剖刀肢解,作为训练语言的例子,学生在知、情、意方面有多少收获要打问号,与大纲要求甚远。”现实情况却有过之无不及。 
  凡此种种,少、慢、差、费的阅读教学显示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时代呼唤创新,发展需要创新。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倍感肩头使命重大,所以在平时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自觉的增强自己的自主创新意识。 
  现结合自身实际谈谈阅读教学创新的举措。在教学中,我发现目前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十分薄弱。面对语文读物,只是表面认读,不能深刻理解文章主旨,不能把握文章表达形式,写作特色等,造成阅读教学课堂上失去生机活力。鉴于此,我尝试采用以下一套做法: 
  二、阅读教学创新的举措 
  第一步,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整体,既感知体裁,又感知内容。 
  感知文章的体裁,是为了确定思维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的思维总是因问题的性质和属性不同,导致思维角度的确立和思维方式的采用的不同。感知文章的内容,则要求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第二,让学生感悟文章的结构形式 
  由于读物是由许多部分有机组成的整体,所以每一读者在阅读中,既要初步把握整体,还要在再读中鸟瞰各个部分,去认识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对整体把握更深刻、更全面、更具体。所以这是指导学生对读物进行一次大的分割。让学生掌握结构框架,实现学生对文章由整体到部分的感悟,完成对读物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一次认识的飞跃。 
  第三步,让学生感知文章的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 
  重点段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意义,他们往往闪烁作者思想的火花,创作的智慧。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段落的透视,理解,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涵,达到对文章“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认识效果。结构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段落,这种段落或承上启下,使文章前后连贯,使各部分浑然一体,或开篇点题,卒章显志,显示段落在结构上的特殊意义。让学生学会对这些段落的分析理解,能更好的体会作者构思之巧妙。 
  第四步,让学生带着各方面的感悟,再细读课文,感受全文,回归整体 
  这种做法,既顺应了一般的认识规律,同时又完成了由部分到整体的,再由整体到部分的阅读过程。这种双向反复的阅读,正是指导学生进入阅读新领域的最高境界。这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仅仅是文章本身,也不是一般的领会,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甚至写出一些赏析性的文字。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是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这需要语文工作者不断大胆实践、探索,并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同时需要工作者的热情,所有一切又都建立在科学理念的基础上。为此,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的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阅读的规律。这样,就不但能形成学生较高的阅读能力和赏析水平,而且这种阅读能力的提高又会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学生赏读热情,从而带来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责编:荣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