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复旦大学中文系杨乃乔教授作了一场题为“比较诗学的翻译与译者的操控--兼论21世纪后孔子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在职研究生学术讲座。杨乃乔教授以比较诗学为主题,以“操控”这个独特的视角入手,探讨了比较诗学的内涵、研究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后孔子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对比较诗学的贡献及作用等问题。
杨乃乔,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去香港、美国、日本、新西兰、台湾等高校讲学与访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台湾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 杨教授在讲座伊始,就对“比较诗学”给出了一个清晰明了的定义。他将其定义为“文学及其理论研究的国际化”,即以国际化的视野,而非原教旨主义等狭隘的观念,研究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汇通性。随后,杨教授以大卫•达姆罗什在《什么是世界文学?》中对世界文学的定义,进一步阐释了“比较诗学”的深刻内涵。更通过详细解析《比较诗学读本》西方卷与中文卷的结构,从侧面证明了比较诗学的译者们以自己的翻译行为推动了诗学的跨语境交际与融合。 在论述了“比较诗学”的内涵后,杨教授以上面提到的《比较诗学读本》(西方卷)(中国卷)收录的文章为例,通过详尽阐述部分文章的主旨内容、历史意义及历史影响,具体分析了译者如何利用国际化视野,用自我的视域解构重建他者的文化视域。 杨教授还以陈世骧用英文书写的《中国诗学与禅学》为对象,证明了译者通过将这篇英文文本翻译成中文,实现了“二次翻译”。借此,杨教授细致讨论了“二次翻译”的机制及意义。在此同时,他指出,“二次翻译”可能带来误解和扭曲等问题。杨乃乔教授认为,“比较诗学”是在中外史学理论之间所生成的第三种诗学。他还以“圣经”为例,生动详尽地解析了操控在翻译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而使在场学生对本次演讲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责编:蔡爱秀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