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广西艺术学院师生迎来了“媒艺之言”博士论坛系列讲座的第三讲——《回到“现场”——中国话剧史研究的一种路径》,主讲人为戏剧影视文学系副主任沈后庆博士。广西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影视与传媒学院院长罗幸教授及相关系部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讲座中,广西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沈后庆博士由法国著名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规训与惩罚》谈起,分别从“福柯的主要思想”、“文献考证的必要性”、“自媒体时代的‘真实’”三个方面探讨回到“现场”之于中国话剧史研究的重要性。 “从八十年代福柯的思想被译介进中国,他一直是炙手可热的思想家”,沈后庆博士在谈到“福柯在哲学史上到底处于什么位置”时认为,有别于笛卡尔讨论“普遍意义上的人”是什么、康德讨论“具体的人”是什么的问题,福柯的谱系学是从历史是如何塑造“此时此刻的人”这一视角展开研究的。这既是福柯讨论的核心问题,也是福柯谱系学独创之处。此外,福柯写作风格的独特性也注定了他的思想在现代乃至当下始终具有锐利的锋芒。在“文献考证的必要性”中,广西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沈博士认为在学风普遍比较浮躁的当下,正确、严谨的治学态度是研究是否值得称道的前提和保障,于此,文献考证需要落到实处,切忌在研究中堆砌文献、张冠李戴,尤其是慎用网络文献。讲座过程中,沈博士还结合了最新社会热点事件和其博士论文,介绍了文献梳理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即如何在话剧史和其他相关研究中做到回到“现场”。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熊立、孟晶、焦仕刚、刘文军、黄毛毛、郭健鸣等老师围绕回到“现场”的可能性及历史的真实性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广西艺术学院焦仕刚博士从福柯的主要著作《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再到《疯癫与文明》中梳理了他关于人如何摆脱文明异化,打破话语符号体系对人的桎梏,获得人存在的主体性和本真性,进而让人拥有本体自由等系列观点。 广西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刘文军博士提出疑问:在追溯历史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现场”?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现场”。他认为,在学术研究中史料确实是通往现场的桥梁,但使用什么样史料以及如何使用史料是接近现场和接近什么样的现场的关键。熊立博士则谈到,即使是影像记录技术发达的现代,摄像机在无限靠近事件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包含“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她提醒同学们要从“绝对历史”和“相对历史”两个层面客观、理性地理解“历史”。黄毛毛博士同样就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所有的历史都是建构的,不存在真正真实的现场,所以我们去研究的时候并不是追求真正的现场,而是尽量还原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对我们的研究很有价值。郭健鸣老师从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提及的“全景敞开式监狱”这一概念联想到信息时代数据隐私的问题,由此进一步思考其实我们所处在的当下,即未来的历史。孟晶副教授认为,从福柯的文字现场研究到话剧史的梳理研究,应该更突出文字现场和剧场演出现场的区别。摒弃话剧和戏曲高下之争的讨论,对其进行不同时空的特点关照。现场讨论气氛热烈。责编:蔡爱秀
上一篇:广西艺术学院王培:漆文化与岩彩
下一篇:广州美术学院出访美国加拿大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