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农学院现设农学系、植物科学系、种子科学系;有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资源学、种子工程、农业推广等7个在职硕士学位授权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资源学、种子工程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作物遗传育种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陕西省重点学科。
农学院拥有国家杨凌生物技术育种中心、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旱地作物生产与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陕西省植物遗传育种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小麦新品种培育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小宗粮豆研究中心、油菜研究中心、旱作农业技术工程平台、农作物遗传改良与种子工程平台15个国家、省部及校级科技创新研究平台,1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办《西北农业学报》、《麦类作物学报》学术刊物。是陕西省作物学会和陕西省遗传学会的挂靠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积极围绕国家和地区战略需求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黄淮麦区四次换代更新的6大品种中学院培育了4个,在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中起了主导作用。上世纪50年代,赵洪璋院士选育的“碧蚂1号”年推广最高面积达九千万亩,创我国单个小麦品种种植面积的最高记录;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研究员选育的“小偃系列”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亿多亩,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上世纪90年代,宁琨研究员选育的小麦“陕7859”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的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持续保持该领域国际前沿水平。学校实现了陕西省玉米品种的3次更新换代,林季周研究员先后育成武字号、陕字号玉米杂交品种20多个,是我国较早提出和利用玉米单交育种的农学家之一;俞启葆研究员创立了棉花病圃选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在杂交小麦选育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责编:蔡爱秀
上一篇: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