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应以社会规范的学习为核心。
47.整体性认知方式和系列性认知方式与教育的关系无本质区别
48.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0.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格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51.简述文献检索法的主要方法。
52.简答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53.简述中世纪大学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54.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作用。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7.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题中选取一道做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55.评述蔡元培对北大进行的改革及所体现的大学教育思想。
56.论述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57.Ⅰ论述如何对学生的品德不良的成因及其纠正。
Ⅱ你认为应如何提高教育实验的效度
08年教育学首轮复习自测模拟试题二
1-5 CCABB
6-10 BACDC
11-15 ABACB
16-20 BCADC
21-25 BBACB
26-30 BDCBB
31-35 BBCAB
36-40 ABDAC
41-45 ABCDB
46.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应以社会规范的学习为核心。
社会规范学习是区别于认知学习和技能学习的特殊学习,是以情感为核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行为学习的整合。所谓认知学习,指规范意义与内容学习,获得规范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认知能力;所谓情感学习,指形成与规范相一致的情感体验与需要状态。所谓行为学习指通过规范操作性经验的积累,获得与规范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社会规范学习是在三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道德自主活动的反复实践,构建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的一体化结构,形成对人对己的基本态度,从而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交往性经验。因而,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形成的。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应以社会规范学习为核心,这也是学校有可能通过系统干预来实现对品德形成过程的有效控制的条件。
47.整体性认知方式和系列性认知方式与教育的关系无本质区别
整体性策略是指学生解决问题时,倾向于使用比较复杂的假设,每个假设同时设计若干假设;而系列性策略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倾向于把精力集中在一步步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般来说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这两种认知方式与教育的关系体现在:
(1)与学习的关系:采取整体性策略的学生在从事学习任务时他们的视野比较宽,而不是一碰到问题就立即着手一步一步的解决。采取系列性策略的学生,一般把重点放在解决一系列具体问题上,他们通常按顺序一步一步地前进,所以,只是在学习过程快结束时,才对所学的内容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看法。如果他们要使用类比或图解的方法,也是比较谨慎的。
(2)与教学的关系: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于学生自己偏好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的机会。如果教师采取某种比较极端的教学方法,那么,必然会有一些学生感到这种教学方法与自己学习方式相去甚远,从而影响这些学生的学习。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明确这两种认知方式的差异,因材施教。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