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商务硕士的含义
国际商务硕士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胜任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职业型高级商务专门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通晓现代经济与商务基础理论,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和职业型的国际商务专门人才。国际商务硕士自成立以来,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的人才,为我国对外事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国际商务硕士的起源
国际商务硕士是一个研究生学位,设立初衷是在全球经济范围内发展管理者的能力和资源。对于那些寻求建立或促进国际商务作为职业的人是理想的选择。
此类型项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6年美国对外贸易学院,如今被称为全球管理项目,位于亚利桑那州的格兰岱尔。直到2000年,在成为全球管理层面的商务管理学硕士之前,该项目一直被称为国际管理硕士。项目的结构包括:国际商务,国际政治经济,学习语言与世界文化。注重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该项目的装备管理技术与国际商业环境息息相关。国际商务硕士注重国际业务的战略规划,并提供国际操作要求的组织能力方面的深入了解,包括国际市场营销、金融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职能。目前国际商务硕士文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特别关注的经济类专业硕士文凭。
三、国际商务硕士的概况
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胜任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职业型高级商务专门人才为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通晓现代经济与商务基础理论,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和职业型的国际商务专门人才。
国际商务硕士项目在教学中采取与研究型硕士不同的培养思路,强调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和模拟训练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校的理论学习和在外的实践教学并重。
四、国际商务硕士的培养目标
国际商务专业是国家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国际贸易发展需要,增强国家竞争力而设立的学科,学科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中外合资企业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和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五、国际商务硕士的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职业能力: (1)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了解有关经济法规和各主要国家、地区的贸易政策; (2)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3)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务工作; (4)了解涉外经济法规和主要国家地区的贸易政策。 (5)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业务拓展能力。
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实务和国际商法基础,基本掌握国际法规、国际惯例,并能较熟练地应用国际法规、外语开展商务活动的,法商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政府机构从事实际商务业务、商务活动策划、国际企业管理、法律咨询、政策研究等工作。
六、国际商务硕士的专业特色
国际商务硕士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基本理论和方法;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国际商事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国际市场营销的本领;能运用计量、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其贸易政策和发展动态;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发展动态;能够熟练地掌握商务英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经济分析工具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七、国际商务硕士的必备能力
(1)开阔的国际视野,广博的知识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2)精通国际经贸知识,并具有很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商务运作能力,特别是能娴熟地运用一门以上外语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
(3)通晓国际经贸法律和惯例,并具有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国际经贸实务操作能力,以及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工具搜集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5)掌握跨文化知识,善于进行国际商务交往,具有了解、尊重并调和文化差异的能力。
根据国家商务部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分类,我国所称的国际商务人才,广义是指具有一定国际商务知识和能力,在商务领域、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中,从事对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及国际商务运营等相关工作的人员;狭义是指高级国际商务人员,特指当前最紧缺、最急需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商务营销人才、国际投资管理人才、国际经济法律人才和国际商务谈判人才等五类专业人才。
八、中国已经开设了国际商务硕士的学校
安徽大学
|
安徽省
|
吉林大学
|
吉林省
|
安徽财经大学
|
安徽省
|
吉林财经大学
|
吉林省
|
北京大学
|
北京市
|
南京大学
|
江苏省
|
中国人民大学
|
北京市
|
苏州大学
|
江苏省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市
|
东南大学
|
江苏省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市
|
南京理工大学
|
江苏省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市
|
河海大学
|
江苏省
|
北京工商大学
|
北京市
|
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省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市
|
江西财经大学
|
江西省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市
|
辽宁大学
|
辽宁省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市
|
东北大学
|
辽宁省
|
中央财经大学
|
北京市
|
东北财经大学
|
辽宁省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北京市
|
山东大学
|
山东省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北京市
|
中国海洋大学
|
山东省
|
厦门大学
|
福建省
|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省
|
福州大学
|
福建省
|
山东经济学院
|
山东省
|
兰州商学院
|
甘肃省
|
山东财政学院
|
山东省
|
中山大学
|
广东省
|
山西财经大学
|
山西省
|
暨南大学
|
广东省
|
西北大学
|
陕西省
|
深圳大学
|
广东省
|
西安交通大学
|
陕西省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东省
|
复旦大学
|
上海市
|
广西大学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市
|
贵州财经学院
|
贵州省
|
上海理工大学
|
上海市
|
海南大学
|
海南省
|
东华大学
|
上海市
|
河北大学
|
河北省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市
|
河北工业大学
|
河北省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市
|
河北师范大学
|
河北省
|
上海大学
|
上海市
|
河北经贸大学
|
河北省
|
四川大学
|
四川省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河南省
|
西南财经大学
|
四川省
|
黑龙江大学
|
黑龙江省
|
南开大学
|
天津市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黑龙江省
|
天津商业大学
|
天津市
|
武汉大学
|
湖北省
|
天津财经大学
|
天津市
|
华中科技大学
|
湖北省
|
新疆财经学院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武汉理工大学
|
湖北省
|
云南大学
|
云南省
|
湖北大学
|
湖北省
|
云南财经大学
|
云南省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湖北省
|
浙江大学
|
浙江省
|
湘潭大学
|
湖南省
|
浙江工商大学
|
浙江省
|
湖南大学
|
湖南省
|
宁波大学
|
浙江省
|
中南大学
|
湖南省
|
重庆大学
|
重庆市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