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文物修复
不过,靳鹏和王淑娟有同样的担心——后备力量不足,匠心该如何传承。
靳鹏说,安徽省博物馆是安徽省内唯一一家拥有青铜器修复技艺的博物馆,他的团队每年要修复上百件青铜器,繁重的工作背后是文物修复人才的短缺。
胡东波说,目前我国文物保护的整体科研力量已经很强,但真正从事修复的“临床医生”数量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既能灵活使用传统修复技术,又能掌握现代化数据分析解读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现在主要依靠‘传帮带’。”王淑娟说,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修复师楼淑琦曾带领7名姑娘耗时3个多月修复了一件辽代鸽子纹锦袍。这件文物残损严重,缝线行距仅4毫米,修复过程十分艰辛。“经过这次修复,她们的水平突飞猛进。”王淑娟说。此外,从2011年起,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为依托单位的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已在海内外设立了6个工作站,培养了50余名纺织品修复人才。
靳鹏也一直在为培养人才努力。他作为辅导老师参与了国家文物局举办的3期全国青铜器修复培训班,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研究生授课,他说:“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文物修复。”
胡东波认为,博物馆也应发挥公共教育功能,在布展中加入有关文物保护修复的介绍。“目前的展览对文物修复的理念、技术、过程等少有提及,观众自然很难关注这个领域。”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詹长法表示,要向公众普及正确的文物保护知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保护文物。
6月下旬,王淑娟与修复团队将开展一场“我为丝路修文物”的线上直播。“我们希望利用创新手段让更多人走近文物修复。”王淑娟说。
在詹长法看来,文物保护与修复是为了延长文物的生命,是保存和传承文化的必要手段,“保护与修复的过程也是研究文物中蕴含的科技与历史、记忆与技艺的过程,是提炼文化基因的过程,使我们更认同、热爱自己的文化。”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