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第一招聚焦学术科研,注重运用微沙龙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学术科研讨论、跨学科交流提供保障。
日均16场跨学术交流活动、送出十几万杯学术咖啡……发起6年来,清华大学“微沙龙”O2O平台每年开展师生交流活动近9000余人次。“微沙龙‘学术交流送咖啡’的模式激励师生围绕科研问题、社会问题开展广泛交流,打造常态化和便利化的师生交流平台。”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介绍,清华还连续多年举办促进师生交流的“良师益友”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挖掘优秀教师事迹,引领学生自发为导师撰写为学传奇与育人佳话,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第二招注重校园文体活动中的师生互育,在日常行动中拉近师生感情距离、传递价值共识。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杨殿阁是智能汽车领域的先行者,可不管科研任务多么繁重,他都积极带领学生参加科技比赛,在运动场上给学生加油助威、与学生们击掌拥抱:“培养专业认同很好的一个秘诀就是通过学生系统抓体育。成绩是次要的,通过拼搏奋斗带动大家的合作意识、集体凝聚力才最重要。”
在原有党团班集体的基础上,清华近年来致力推动形成以课题组、实验室为单位的集体文化,将各类学生文化演出、体育竞赛、社团活动等活动面向课题组、实验室进行报名。“导师与学生在互动中丰富了交流场域,导师更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示范性行为对学生产生了更真切的影响。”过勇说。
第三招,鼓励师生共同走出课堂、洞察社会,在深入社会过程中强化导师引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一次特殊的“大国起飞”社会实践,让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任建勋副教授和多位支队成员都感受到了心灵的撞击。实践中师生共同走进国内主要航空领域研究机构,体认到了专业的广阔前景、国家对航天人才的渴求、国内相关技术存在的“卡脖子”现象。“一些学生在实践后产生了投身基层从事科研的想法,我也更加明确了教学与实践的差异。我会更加鼓励我的研究生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对国情民情的认识,树立正确职业发展观念。”任建勋说。
打破原有辅导员带队、学生自行组队社会实践的惯性思维,让导师共同实践,清华园里,众多实验室、课题组形成了“亲近土地、服务社会,专业指导、就业引导”的独特风尚。数据显示,仅在2019年,就共有1092支实践支队、超过10400名清华师生共同走出校门。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