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据了解,保护性耕作核心要求是在不翻耕土壤、地表有秸秆覆盖情况下进行免耕、少耕播种,是一项能够实现作物稳产高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
据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监测,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5年后,表层20厘米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0%,10年后增加21%,15年后增加52%,每公斤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8.28克提升至43.02克。东北地区监测显示,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农田扬尘35%以上,减少地表径流40%—80%,每亩可节省作业成本50元以上。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国家层面制定行动计划,将东北地区推行保护性耕作上升为国家行动,对遏制黑土地退化、恢复提升耕地地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非常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
实施保护性耕作后,农民种地成本和亩产会有什么变化?目前技术是否成熟?国家又将从哪些方面给予扶持?这是很多人关心的。
“实行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后,亩产较之前增加了5%左右,关键是大米的口感和质量提高了。”辽宁省灯塔市古城街道东古城村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静告诉记者。自从尝到了甜头,她今年已经将1万亩水田全部纳入试点项目中,“去年秋收时,我们就提前把土地深翻,将秸秆还田,提高地力。插秧前,合作社又购置了一批有机肥,再给这土地铺点底。”
据了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取得明显进展,技术模式总体定型,关键机具基本过关,已经具备在适宜区域全面推广应用的基础。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