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20中国烟草局招聘考试笔试行测知识:理解词语的含义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20-02-26 13:45:51
1、对哈勃望远镜是什么物体,判断对的是( )
A、 它是安装在"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天文望远镜。
B、 它是由"发现"号航天飞机指挥运行的宇宙探测器。
C、 它是由美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联合制造的天文望远镜。
D、 它是在近地球轨道上运行的观测宇宙天体的天文仪器。
2、不属于哈勃望远镜设计制造预期功能的是( )
A、 对焦精度为0.007弧秒
B、 主镜精密度差大约为一根头发丝的1/50。 C、能辨别距地球140亿光年的宇宙物体。
D、 平均每天绕地球运行近15圈。
3、"是由于其金属支架"一句中的"其"指代的是( )
A、 哈勃望远镜 B、 望远镜的主镜头 C、 太阳能电池板 D、 航天器上的照相机
4、 对哈勃望远镜上产生故障的原因,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A、 主镜头有误差,不符合预定规格 B、 太阳能电池组的控制板结构有缺陷
C、 每次进出地球阴影时都反复热胀冷缩 D、 其他某些仪器中还有小问题
回答这类题目时,必须先通读全文一遍,基本掌握了原文大意之后,再看题目。有些题目的答案一目了然,有些则需要透过题意加以分析才能得出答案。一般来说,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必须把文中涉及该题的内容再扫瞄一次,以确定判断是否正确。
解答:答案为:1、D 2、B 3、C 4、C。
下面我们就文章阅读理解应当注意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
申论复习与考试过程中,阅读量都非常的大,如果不会提高效率,一切白搭。首先要学会快速阅读,一般人每分钟才看200字左右,我们要学会一眼尽量多看几个字,甚至是以行来计算,把我们的速读提高,然后再提高阅读量,这是申论的基础。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在复习过程中效率倍增,在考试过程中更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在我们一眼多看几个字的时候,还能够高度的集中我们的思维,大大的利于归纳总结,学会后,更有利于《行测》的复习、考试。本人当年有幸学习了快速阅读,至今阅读速度已经超过5000字/分钟,学习效率自然不用说了。我读大学的成绩是很差,考公务员的时候我妈说我只是碰运气,结果最后成绩出来了居然考了岗位第二,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速读是我成功最大的功劳。找了半天,终于给大家找到了下载的地址,怕有的童鞋麻烦,这里直接给做了个超链接,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不要放开,然后鼠标点击此行文字就可以下载了。认真练习,马上就能够看到效果了!此段是纯粹个人经验分享,可能在多个地方看见,大家读过的就不用再读了,只是希望能和更多的童鞋分享。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文章阅读中的理解词语含义,主要是指为解决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困难而弄懂词语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它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明显的,其含义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具体的文字;一种是隐晦的,虽然在语境中有具体的内容,但作者并没有把它用文字明确标示出来,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归纳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在考试公务员中前者居多。
例题: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
A、 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 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 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D、 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整的次数。
解答:选择C。此题检测考生对数量词所指范围的理解程度。原文讲他们寻找的结果是"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而不是向这些讯号调查,因此A 项不对。原文称他们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调查,而不是"分片调查",所以B也不对。D项中的"时间的长短"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的内容。原句的含义是:用波长21厘米的电波进行了三次调查,用波长10.5厘米的电波进行了两次调查。故选择C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