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院校选择攻略
选择报考院校要尽早
很多考生在复习规划时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前期先复习政治、外语等公共课,等到了9、10月份要报名的时候根据当时复习的状况再去选择报考院校,然后利用最后的时间复习专业课。
这种想法给考生带来最大的困扰,就是由于没有清晰的考研目标,在前期的复习过程中,很容易散漫、放松,极大地降低了复习效率。
而到了要选择报考院校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自己心里的底线学校,或者觉得没希望了便破罐子破摔。这样既浪费了一定的复习时间,又容易错失进入理想院校的机会。
再说个更实际点的,即使公共课是统考,但大家应该都知道英语是分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在难易度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前就尽量确定自己的报考院校,根据学校往年的录取情况,清晰地制定详细的复习目标和任务,提前制定复习专业课的复习计划,提升复习效率,并结合专业课考试要求,合理化复习进程,从而高效、持久地进行复习。
相关院校特色专业要了解
很多考生在选择考研目标院校时,考虑最多的一般都是相关专业的顶尖院校,而在复习过程中一旦发现自己实现不了,就退而求其次选择本校,而忽视了该专业其他特色突出的院校。
比如应用经济学专业,很多目标比较高的考生,选择时都定在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这样的传统名校。当然,能有实力考上强校固然好,但成绩不稳定的考生也同样可以考虑下像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甚至江西财经大学,这些院校在学科实力上也是很强的,都可以作为经济类考研的目标院校,各有各方向的优势。具体大家可以参考下各专业的学科排名。
另外,2018年教育部学位办发布了新一轮的学科评估结果以及"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同样可以作为选择院校的重要参考。
选择本校更保险?不绝对
有时会收到一些提问,说:"老师,我觉得我考其他学校都感觉没什么希望了,我能不能选择留在本校读研呢?"
有些考生在报考院校时会有一定的错误理解。不可否认,本校考研有时有一定的优势的,比如自命题的专业课考试,再比如复试过程中能否受到熟悉老师的照顾。
这样的想法使部分考生一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导致统考科目的差距而未进入复试。近些年来,教育部对研究生考试的复试监管不断加强,各高校复试过程中多有录像或者录音,加上双盲面试(复试前考生不知道复试老师、复试老师不知道复试考生),有些自以为是本校考生就放松下来结果被刷掉的考生屡见不鲜。
因此,考生不论是否有优势,都应该在复习过程中做足准备,要更有效地利用好自己的优势。
院校各专业招生人数不可忽视
选择院校的时候还有个重要的数据,也是广大考生比较容易忽略的--招生人数!
有些考生纠结来纠结去终于选出了理想的院校专业,但是一查,发现人家去年该专业才招了一两个人,并不是说人招的少你一定没希望,但是这样大大地增加了竞争度,如果不是有着充足的信心,我非常不建议考生去冒这个险。
那么怎么去看招生人数呢?考生可以去目标院校的官网查看招生目录,要注意实际招生人数及推免名额。除此之外,也要看看该院校近几年招生的985/211高校的比例,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参考。
院校所在地的因素要考虑
院校所在地决定了考生这几年在哪就读,甚至是未来工作的地点。
如果考生决定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那么就可以选择当地的一些知名院校。
但是如果考生未来要选择北上广一线城市工作的话,就比较建议一开始就去选择北上广的研究生院校。虽然会明显提高难度,但是对你未来的就业确实能带来一定的优势。
总的来说,除了上述主要因素,考生一定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去选择目标院校。决定好了,就不要轻易变化和纠结,谋定目标,努力向前冲刺,在未来的时间里,不辜负自己的努力!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