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哲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03 21:59:38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回答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问题
*辩证法:
   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形而上学:
   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简答题: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2、意识的能动作用和表现?
答: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形式:(1)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2)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3)对于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实现能动作用的途径:是通过实践实现的;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以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1)、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2)、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
(3)、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5)、设想非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
4、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答:(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2)劳动是社会的劳动,它使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
(3)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使意识最终得以形成,并使意识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愈来愈多样化;
(4)劳动是社会的产物,离开社会,意识无法产生。
5、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2)、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第一,在理论上,是反对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思想武器。
*第二,在实际工作中,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
*用于反对唯理论、经验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答:(一)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两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二)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和依靠自己政治上、思想上的统治地位,通过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排除异己势力及其思想,力图将社会特别是经济关系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维护自己经济基础的统治地位和根本利益。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8、时实践的特点:
答: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9、人民群众的作用?
答:(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10、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答:第一,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
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和经济单位。
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都要求互通有无,以取得对方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者消费资料,因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
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11、商品二因素?
答:(1)使用价值:①使用价值的概念②使用价值的质和量③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④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2)交换价值和价值:①交换价值的概念  ②价值的概念
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④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统一性: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必须具有价值。
对立性:相互对立,不可兼得。)
12、经济危机的实质?
答:商品积压,销售停滞;工厂停工减产,生产急剧下降;失业人数激增,实际工资下降;信用关系破坏,现金奇缺,利率猛涨,有价证券价格猛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基本的现象是生产过剩,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13、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
交换价值可以与价值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在基础”。因此,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同构成了商品二因素。
14、劳动力作用于商品的价值?
答: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二,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
第三,为提高劳动者素质需要而花费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1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答: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这是劳动力商品最关键、最特殊的东西。
    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