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统考试题(B卷)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这里所讲的是
A.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问题
2. “万物皆备于我”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物质性B.它的运动性
C.它的存在性D.它的多样性
4.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
C.阶级斗争D.天才人物的出现
5.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B.发展的观点与不变观点的对立
C.全面的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D.是否承认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观点的对立
6. 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
7. “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何所感?” 这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
A.可知论B.唯物论的反映论
C.辩证法D.唯心论的感觉论
8.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
C.思想发展史D.国家发展史
9. 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于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
B.人的价值就在于人的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
C.人的价值就在于采取必要手段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D.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10.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题2分,共20分)
1、 作为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
A.具体的事物和现象
B.可以直接感知的实物
C.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D.对许多不同的、可以感知的事物从其共同属性来把握
E.看得见的东西
2、 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A.生物学、物理学、数学 B.思维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C.哲学、道德、宗教 D.艺术、法律、政治思想
E.实践
3、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的深刻含义主要是
A.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过程
B.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C.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发展规律毫无区别
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E.社会就是自然
4、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
A、抛开物质具体形态的其他特性,体现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
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C、它是具体实在的
D、它是抽象的,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
E、它是人人都感觉到的东西
5、一切哲学都是( )。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E、自发的、零碎的世界观
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 )。
A、是主张意识决定物质的错误观点
B、是只承认理性认识的教条主义的主张
C、说明了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D、体现了正确的理论对革命运动的巨大的能动作用
E、强调了实践必须依赖理论
7、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主要取决于( )。
A、个人能力的大小 B、人们社会地位的高低
C、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程度
E、个人知识水平的高低
8、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相对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E、唯心主义
9、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指( )。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具有相对独立性
C、具有历史继承性 D、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
E、与社会发展同步性
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
A、事物的一般变化 B、运动 C、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运动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E、事物周而复始的圆圈运动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三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题2分,共10分)
1、实用主义真理观的错误在于( )。
A、认为真理和功利有关 B、否认真理的内容和标准的客观性
C、认为真理因人因阶级的利益而转移 D、用个人应付环境的行动来代替社会实践
E、把真理的属性、作用和真理的依据相混淆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论断表明( )。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其形式是客观的
C、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理论对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B、上层建筑是对经济基础服务的
C、经济基础的发展动向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由人的主观努力改变的
E、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4、感觉到了的东西,人们不一定马上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人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我们很容易感觉到一个人的脉搏,但是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也不容易感觉到脉搏的变化,而那些精通脉理的医生却能敏锐地、清晰地感觉到一个人脉搏的多种多样细微的变化,并由此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每一个人在自身经历中都会发现,任何一个对象,只有当人们理解了它以后,才能比较容易、比较清晰地感觉这个对象的各方面的特点和变化。理解得愈深刻、感觉就愈敏锐、愈准确。这个现象说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而来的理性认识,反过来又促进着感性认识的发展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D.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E.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5、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主要环节包括
A.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B.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C.改进生产工具
D.发现新的劳动对象
E.加强科学研究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用A或B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题2分,共10分)
1、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
A、对 B、错误
2、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
A、正确 B、错误
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A、正确 B、错误
4、政治法律思想是其它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
A、对 B、错误
5、“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请判断:( )。
A、正确 B、错误
五、材料分析选择题:(分析所给材料,选择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题2分,共10分)。
1、恩格斯指出:“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上升到较高阶段,愈升愈高,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出神,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段论述说明( )。
A、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B、任何时代、任何个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C、真理是不可穷尽的,是从相对日益接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D、真理是可信的,怀疑和否定真理是错误的
E、一切真理都是相对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2、 目前在某些干部中存在着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生活腐败等不正之风。在一些地区甚至存在着“集体腐败”现象,这说明了( )。
A、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的必然结果
B、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影响
C、社会主义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不够健全
D、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E、干部世界观改造的必要性
3、一个人坐在火车上与火车一起向目的地前进,这表明( )。
A、这个人一直在运动,不存在静止
B、这个人的状态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就局部来说,这个人是静止的
D、这个人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表现
E、这个人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4、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猫、田鼠、熊蜂、蝴蝶花,在自然界中是种属相距甚远的动植物。然而人们却发现,有些地方猫多蝴蝶花也多这一奇怪现象。原来,猫吃田鼠,猫多则田鼠少;田鼠毁掉蜂窝,田鼠少则熊蜂多;熊蜂能替蝴蝶花传递花粉,熊蜂多则蝴蝶花繁茂。这个例子生动地表现了( )。
A、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B、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被一种关系复杂的网联系在一起
C、物质世界无不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之中
D、物质世界神秘莫测,不可言喻
E、物质世界是循环发展的
5、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宣布以无性繁殖(即“克隆”)方法复制出一只小羊“多莉”;紧随其后,美国科学家“克隆”了两只小猴,人们对此欢欣鼓舞,同时对这一基因工程的重大突破是否会用于复制“人类”而把世界引向一场灾难,表示忧心忡忡,美国曾下令禁止动用联邦资金进行无性繁殖人类的试验。这段材料说明:( ) 。
A、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对而言的,可以相互转化
B、事物的可能性有好的与坏的可能性之分
C、不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变为现实
D、任何事物是一个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E、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完全是由人来规定的
六、综合分析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5分,共30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请结合材料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容及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2、
材料1
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材料2
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知而为天,地得知而为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材料3
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
请回答:
(1)简析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
华南理工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统考答题纸B
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注意:答案全部写在此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A D D B A D B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D CD AB AB BD CD CD BE AB C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ABCE ACD ABE ABCE ABCD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A B A B A
五、材料分析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ABC BCDE BCD ABC ABD
六、综合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生产力中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表现在:①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提高生产技能,会极大地提高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②科学技术和劳动资料相结合,就会大幅度地提高工具的效能,可以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就会帮助人们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③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可以发展、创造新的劳动对象,使生产力扩大。④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使生产运动处于最佳状态,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②发展科学技术也是国际间竞争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实力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
2、(1)陆九渊、王守仁认为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而物质世界都是虚幻的,主张“心”即主观精神,是宇宙或物质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派生于精神。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朱熹认为在具体事物(“气”)存在以前,就先有“理”(一种脱离人和具体事物的抽象精神)存在了。“理在气先”就是指客观精神“理”决定事物的存在,“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列宁深刻地指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或方面加以夸大或绝对化,使精神成为主宰物质的东西,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夸大了感性认识(如感觉)往往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理性认识(如概念)往往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