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哲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选择题8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03 19:27:36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 , “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
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 .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 .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 .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
A . 《 共产党宣言 》 中的一段话
B . 《 共产主义原理 》 中的一段话
C . 《 哥达纲领批判 》 中的一段话
D . 《 资本论 》 中的一段话
4 . “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 . “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7 .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         )
 A .是矛盾的
B .是两回事
C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 .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
A .时间性概念
B .空间性概念
C .历史性概念
D .物质性概念
9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
A .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 .消灭利益差别
10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
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1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 .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2 .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    )
A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 .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13 .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共产主义社会
14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 .两种不同的状态
B .两种不同的选择
C .两条不同的道路
D .两种不同的理想
1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 单项选择题答案 〕
1 . D   2 . B  3 . A   4 . A   5 . B  6 . D   7 . C   8 . C   9 . D   10 . D   11 . D     12 . A   13 . D   14 . A   15 . D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
A .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 .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 .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3 .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  
A .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 .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 .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 .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D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5 .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
A .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 .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 .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 .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6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    )
A .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
B .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C .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 .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7 .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   )
A .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 .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
C .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 .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8 .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9.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
A .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 .获得绝对自由
C .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 .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
A .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B .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C .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D .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A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B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C .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D .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12 .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A .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
B .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
C .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D .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
13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
A .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B .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
C .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D .有其历史局限性
1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
A .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B .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C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 .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巧.
15 .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
A .共产主义渺茫论
B .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C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 〕
1 . ABCD   2 . ABC   3 . ACD   4 . BCD   5 . ABCD   6 . ABCD   7 . BCD  8 . ABCD  9 . CD   10 . ABC   11 . ABCD   12 . BCD   13 . BCD   14 . ABCD  15 . BD
三、辨析题
1 .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 答案要点 〕
此观点正确。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 共产党宣言 》 中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做出的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着严重缺陷:第一,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发现资本主义的规律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本质,他们是从道德情感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不承认无产阶级是变革资本主义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力量,宣扬天才论和唯心史观;第三,空想社会主义不懂得阶级斗争的意义,否认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因而无法找到变革社会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无产阶级尚未觉悟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具有解放人们的思想、启发人们的觉悟的积极作用。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激化,无产阶级革命已经付诸实践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和缺陷就日益暴露出来。
2 .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
〔 答案要点 〕
此观点正确。在认识上,必然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还没有真正认识而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自由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自觉依照这一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在社会历史中,必然王国指人受盲目必然性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和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自己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摆脱了盲目性,能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社会状态。人类真正进人自由王国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人类的认识史和社会史,都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一方面,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另一方面,进入自由王国所需的条件是在必然王国中积累起来的,表现为在必然王国中劳动时间不断缩减,自由时间不断增加。自由时间不断增加且得到合理的享用,人们在日益增加的自由时间中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进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
3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
〔 答案要点」
此观点不全面。社会发展主要指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成果表现为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社会发展是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关系不断进化的过程。促进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但却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要实现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
1 . [材料 1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 《 列宁选集 》 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86 页)
[材料 2 〕 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 47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4 页)
[材料 3 〕 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43 页)
〔 材料 4 〕 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 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 《 列宁选集 》 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97 一 198 页)
[材料 5 」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的具体形式问题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 《 列宁选集 》 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98 页)
请回答:
( l )马克思主义在预测未来社会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怎样的?
( 2 )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未来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的?
〔 答案要点 〕
( l )马克思主义反对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从主观愿望出发,详而又详地预测未来社会,他们只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社会的特点。
( 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现在的美好愿望和具体计划都不能对未来社会有任何作用,我们现在的实践活动是通向未来世界的,但进人理想社会需要我们长期的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条件。
2 . [材料 l ]法国前总理若斯潘认为,既然狂风暴雨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们也就不再可能否认无控制的资本主义可能带来的危害了,即使是那些最能吹捧经济自由主义、不受边界限制的全球化以及市场法则的人也无法做到这一点。资本主义最坏的敌人可能就是资本主义本身。
[材料 2 〕 由于资本主义使人类屈从于经济,它腐蚀了人类关系,破坏了社会基础,产生了道德真空,在那里,除了个人的欲望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价值。人类不适应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求没完没了地提高生产率,机器和产品可以变得越来越便宜,但人类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效率的提高导致失业时,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绝望起来,他们只能靠福利和犯罪生存。社会主义者就是要提醒世界,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人而不是生产。不能为了经济目的而牺牲任何人。这种对普通人的关注正是社会主义所主张和关心的。( 〔 英 〕 埃里克 · 霍布斯鲍姆: 《 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 》 ,载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1998 年第 2 期)
〔 材料 3 」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比过去更好的社会,而是像社会主义者一贯坚持的那样,需要的是一个与现状不同的社会,这一社会不仅能使人性从不受控制的生产中制度中得到拯救,还能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有价值,不仅舒适,还有尊严。(仁英」埃里克 · 霍布斯鲍姆: 《 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 》 ,载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1998 年第 2 期)
请回答
( l )上述外国学者主要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什么弊病?
( 2 )社会主义如何应对 21 世纪的世界性挑战?
〔 答案要点 〕
( l )上述外国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过分注重物质生产和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普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弊病。
( 2 ) 21 世纪,人类面临环境问题、贫富差距悬殊、普通人的权利等方面问题的挑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展开了竞争。为了迎接挑战,大多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应对 21 世纪世界性挑战的具体道路。
 
 
 
 
 
 
 
 

模拟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卷面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
A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 .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 .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3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
A .人脑的进化
B .动物心理的形成
C .语言的产生
D .劳动
4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5 .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
A .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 .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 .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 .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6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
A .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 .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 .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 .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7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
A .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 .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 .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 .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8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9 .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 .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0 .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1 . 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B .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 .真理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 .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12 . 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 口 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 .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13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14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当家作主
15.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A .实现了自我否定
B .发生了根本变化
C .仍无任何变化
D .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
A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B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C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D .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
A . 《 共产党宣言 》 的发表
B . 《 资本论 》 的出版
C .唯物史观的形成
D .私有制的消失
18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
A .革命性和斗争性
B .先进性和革命性
C .阶级性和先进性
D .先进性和科学性
19 . “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
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 .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 .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20 .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
A . 《 共产党宣言 》 中的一段话
B . 《 共产主义原理 》 中的一段话
C . 《 哥达纲领批判 》 中的一段话
D . 《 资本论 》 中的一段话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2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 .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3 .从人们开始打制石器 ― 制造并使用金属工具 ― 制造铁器 ― 机器使用 ― 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 ― 生物技术的突破 … … 这一进程说明(    )
A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 .实践是历史性活动
C .实践是社会性活动
D .实践是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4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
A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要灭亡的
B .对每一种既成的事物都是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C .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
D .认为凡是合理的就一定存在,凡是存在就一定合理
5 .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
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6 .下列格言和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 .为山九初,功于一签
7 .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
    A .冰 ― 水 ― 汽
B .光的微粒说 ― 光的波动说 ― 光的波粒二像说
C .团结 ― 批评 ― 团结
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 ― 近代唯物论辩证法的分裂 ― 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
8 .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 .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才能变成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
 9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之间关系的有(    )
A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规律
B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C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社会规律
D .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人的活动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10 .马克思本人对于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包括(    )
 A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并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B .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C .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D .说明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11 .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
A .成本           B .工资          C .利润         D .利息
13 .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
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 .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 .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14 .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
A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 .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巧.
1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
A .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 .政治组织形式
C .选举制度
D .政党制度
16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
A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 .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 .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 .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17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    )
A .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B .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C .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D .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
18 .微观规制的主要类型(     )
A .反托拉斯法
B .公共事业规制
C .知识产权规制
D .社会经济规制
1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
A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B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C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 .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 .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D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三、辨析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3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4 .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垄断消灭了竞争。
5 .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 [材料 l ]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界立法”;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马赫认为:“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尼采主张:“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说:“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波格丹诺夫认为:“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材料 2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程颐认为:“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 ; 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
请回答:
( l )材料 1 和材料 2 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
    ( 2 )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哲学派别的特征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2 .堰苗助长宋人有阂其苗之不长而堰之者,芒茫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搞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因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堰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见 《 孟子 · 公孙丑上 》
请回答:
堰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3 . [材料 1 〕 全世界 4 万多家跨国公司,对外贸易总额超过 1 万亿美元,在世界各地的雇员达到 7 000 万人,控制世界生产的 40 % ,世界贸易的 50 %和国际技术贸易的 60 %一 70 %和国际直接投资的 90 %以上。跨国公司正在跨越民族国家而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其国际生产和经营正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
【材料 2 〕 跨国公司已不仅仅把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法律手段运用,而是逐渐将其当作一种市场策略频频使用,这也导致我国涉外知识产权争议不仅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对我国一些行业带来了巨大威胁。根据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 调研报告 》 引用的资料,仅加人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 10 亿美元。
[材料 3 」 2006 年 4 月 27 日下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作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及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徐冠华说:“在我国的发明专利中,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占绝对多数,且国外企业的专利主要分布在高科技领域,其中在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西药、计算机领域分别占到 93 %、 91 %、 85 %、 69 %、 60 %。”“我国 99 %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由于缺少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窗体顶端国产手机售价的 20 %、计算机售价的 30 %、数控机床售价的 20 %一 40 %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 l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 2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A   2 . B   3 . D   4 . B   5 . B  6 . A   7 . C   8 . C   9 . B   10 . D   1 1 . D 12 . D   13 . C  14 . C   15 . D   16 . B   17 .A   18 . C   19 . B   20 . A
二、多项选择题
1 . BCD  2 . ABCD   3 . ABCD   4 . ABC  5. ABD   6 . CD   7 . ABCD          8 . ABCD   9 . ABD   10 . BCD   11 . ABD   12 . CD   13 . AC   14 . ACD     15 . ABCD   16 . CD   17 . BCD   18 . ABD   19 . ABCD   20 . BCD
三、辨析题
1 .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论断。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包括正确的意识或思想,也包括错误的意识或思想,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都是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只不过,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指:第一,错误的思想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型,如神、鬼等错误观念的客观原型就是人自己,是人这一原型的主观变形。第二,错误思想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由其产生的客观物质根源,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根源。第三,错误思想也随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在分析和克服错误思想时,就要分析这种错误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前提和根源。
2 .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 l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不是指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实践标准。实践标准的含义不以个人和阶级的不同而改变。( 2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的含义是:第一,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当时的部分认识。因而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检验和发展人的认识;第二,即使是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真理性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3 .此观点错误。这种观点指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作用,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但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科学技术发展本身,而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等因素导致的对科学技术使用不牙着己与涛、叹幻,洲门去当,以及科学技术本身发展不充分等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或改革,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
4 .此观点错误。垄断从自由竞争中形成,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首先,垄断没有消除竞争产生的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形成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因而不可能消除竟争。其次,垄断必须通过竞争维持。垄断组织在取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后,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的外在竞争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最后,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不同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总之,垄断阶段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5 . “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时候,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但是,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期,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取得了胜利。这是因为:
第一,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无论是当时的俄国还是中国,劳动群众所受的多重压迫和剥削格外深重,使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导致社会革命的主客观条件的成熟:反动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也不能照旧地生活下去了。同时,马克思主义政党已经能够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正确地分析革命的客观条件和革命队伍本身的状况,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运用各种斗争形式,直到发动武装起义,进行武装斗争,夺取革命的胜利。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不可能出现先进的生产关系长期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出现落后的生产关系能够长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的现象。但是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来看,则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在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了。从历史上看,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也有不是从最发达的地方开始而是从薄弱的或不发达的地方开始的先例。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那种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作是“反常现象” , 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材料分析题
1 . ( l )材料 1 所说的各种观点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 2 所说的各种观点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 2 )主观唯心主义把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的创造者,而客观世界反而是这个主观精神的产物。它夸大了主观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先于物质世界、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而存在的,并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作“理念”或“绝对观念”等,认为这种客观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它演化产生的,并最后归结为这种外在于物质的精神。它的错误是把本来属于人的精神和理性,经过抽象变成一种离开人而客观独立的神秘的精神实体。这种精神实体从根本上说是虚构的,甚至会成为上帝的代名词。
2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质变基础上又展开新的量变。否认质变必须有量变准备的观点是突变论,否认质变只承认量变是庸俗进化论,二者都是错误的。
堰苗助长的故事说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庄稼的生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期待事物一毗而就,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既然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为了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做事情就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要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必须首先做好量变的积累工作。
3 . ( 1 )材料 1 说明了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 2 )材料 2 和材料 3 表明,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尽管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跨国公司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全球战略布局,利用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规则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

模拟试卷二及参考答案
(卷面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 .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B .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C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3 .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A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 .矛盾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4 .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具有历史必然性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 .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人认识论是(       )
A .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 .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 .康德哲学的功绩
6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
A .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7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8 .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9 . 1633 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 1979 年 11 月 10 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 340 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
A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 .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10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    )
A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B .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C .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 .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气
11 .社会形态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12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购买它的消费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3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4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当家作主
1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 .文学、艺术和宗教
B .道德、伦理、
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 .哲学、历史
16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
A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 .国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 .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1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8 . “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
A .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 .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 .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众多企业和银行机构
D .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控企业和银行
19 .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    )
A .社会主义很难实现
B .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C .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D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20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 .建立工农联盟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人到无阶级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统一的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D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2 .下列哪些命题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    )
A .朱熹指出:“万物皆有两端,独中又自有对。”
B .老子说:“相反相成,物极必反。”
C .王安石说:“万物皆各有藕” , “藕中又自有藕。”
D .方以智说:“交也者,合二而一。”
3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     )
A .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 .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是错误的
D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 .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5 .爱因斯坦 1939 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 .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B .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
C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6 .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这句话应理解为,民主共和制(     )
A .便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B ,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C .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
D .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7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
A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 .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 .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 .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 .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9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 .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 .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 .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10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
A .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 .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 .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D .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11 .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
A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 .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 .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 .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1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
A .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 .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 .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D .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13 .经济全球化(    )
A .使世界生产力得到了发展
B .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C .使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对别国经济的依赖
D .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14 .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    )
A .目的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
B .手段包括非经济方式
C .更加激烈
D .范围不断扩展
15.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
A . 19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 . 20 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C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D .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16 .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
A .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 .获得绝对自由
C .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 .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17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    )
A .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
B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
C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D .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18 .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    )
A .和平发展时期
B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C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 .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19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
A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 .根据社会的需要,是有计划的
C .按劳分配
D .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
20 .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     )
A .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 .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 .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 .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三、辨析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2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4 . “二战”后发达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出现了变化。
5 .共产主义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社会理想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 [材料 1 」 1929 一 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危及资本主义的生存。 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材料 2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 1936 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主张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创造需求,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运行,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9 一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各国都建立了战时经济管理体制,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实行全面统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了更迅速、更普遍的发展,国家干预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最终得以形成。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2 .有关我国国情的部分材料: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22 % ,而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 7 %。从 1980 年到 1996 年,粮食产量增长 52 . 9 % ,但由于人口增长 24 % ,人均占粮食只增长 23 % , 近几年每年净减少耕地面积在 300 万至 500 万亩左右。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 1 / 3 ,过去 10 年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 15 . 9 % ;由于过度采伐,现有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面积的 13 , 4 % ;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城市缺水现象严重。在全国 500 个城市中,有 300 多个城市缺水,其中 40 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着大量的使用浪费,而且对资源的再生利用又不重视,废钢铁和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只有 30 % , 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 60 %一 80 %的水平。
请回答
 ( l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 2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 3 )综合材料 1 和材料 2 说明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什么样的战略。
 3 .〔 材料 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此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犯页)
「材料 2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76 页)
[材料 3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 〕 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 [美 〕 阿尔温 · 古尔德纳: 《 两种社会主义))。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52 页)
请回答:
 ( l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 2 )试分析阿尔温 · 古尔德纳的观点。
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A   2 . C   3 . C   4 . C   5 . C  6.D  7.A  8.B  9.D  10.D  1 1 . B   12 . B  13 . C    14 . C   15 . C  16.A  17.B  18.C  19.C  20 . D
二、多项选择题
1 . ABCD  2 . ACD   3 . ABD   4 .BCD  5.CD  6.ABC   7.ABC   8 . ABD       9 . ACD   10 . ABCD   11 .CD  12.ABC  13.ABCD  14.ABCD   15 . ABC       16 . CD   17 . ABCD   18 BCD   19 . ABCD   20 . ABCD
三、辨析题
1 .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2 .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论断。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包括正确的意识或思想,也包括错误的意识或思想,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都是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只不过,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指:第一,错误的思想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型,如神、鬼等错误观念的客观原型就是人自己,是人这一原型的主观变形。第二,错误思想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有其产生的客观物质根源,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根源。第三,错误思想也随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在分析和克服错误思想时,就要分析这种错误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前提和根源。
3 .此观点正确。把剩余价值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但这并不直接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只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费的资本在发生作用,全部预付资本都在发挥作用,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值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既然利润是预付资本的增加值,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就成为资本的必然要求,于是在竞争过程中,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家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配利润。这样,商品就不能按价值进行销售,而必然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即生产价格出售,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可见,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
4 .这一观点错误。“二战”后发达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对劳动人民的掠夺,使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从根本上起到了促进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其各种具体形式本质上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资产阶级国家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5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人类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广义上讲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一类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人虚幻,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它与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神秘。我们不应沉溺于对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的细节描绘,但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对社会结构的认识,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去把握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完全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对其轮廓和基本特征不断加深认识。而且,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而是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靠人民群众的实践。现实的社会主义事业每向前推进一步,也就是向着共产主义走近一步。
四、材料分析题
1 . ( l )上述材料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了挽救资本主义制度,克服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导致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促使着资本主义国家以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生活,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 2 )上述材料表明,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是为了弥补私人资本的不足;从根本上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
2 . ( l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气候、土壤、山川、河流、矿藏、动植物等资源,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自然资源的好坏对于生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类社会。人类一方面要按照内在的需要去改造自然,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生态失调”,这是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人均耕地少且荒漠化严重,森林覆盖率低且过度采伐,资源相对不足且浪费很大,我国的自然环境“生态失调”比较严重。
( 2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是人的社会,历史是人的历史。没有人口的生产,当然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人口的增长率和人口的分布状况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如果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生产增长率,生产满足不了人口消费和就业的需要,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增长过快,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 3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和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3 . ( l )材料 1 、材料 2 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问题。
从历史考察来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这使得资本主义在一定历史时期还有发展的空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文明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不渝的普遍追求。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 2 )材料 3 阿尔温 · 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这是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表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