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导论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一、单选题
1、商品的两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C.使用价值和价格的统一 D.使用价值和价值形式的统一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 C )。
A.商品本身 B.商品中包含的价值
C.商品的有用性 D.商品中包含的抽象劳动
3、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有用,它就有价值
D.物越有用,就越有价值
4、交换价值量的比例是由( B )。
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 B.商品的价值决定
C.商品的有用性决定 D.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
5、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该理解为( D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D.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6、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指( C )。
A.体力劳动 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 D.脑力劳动
7、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B )。
A.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
B.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过程
C.同一劳动过程中两个不同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中相同的劳动形式
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 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在竞争中实现
B.不同行业商品生产者之间在竞争中实现的
C.不同类型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在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在竞争中实现的
9、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D )。
A.商品的质量决定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
C.商品中包含转移的劳动量大小决定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0、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C )。
A.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成正比
B.与劳动者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使用价值量成反比
C.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D.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11、货币的产生是( A )。
A.是商品交换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 B.是人们规定的
C.是政府规定的 D.是商品交换人为地形成的
1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这是指金银货币产生的原因在于( C )。
A.金银体积小,价值大 B.金银便于贮藏和携带
C.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金银质地均匀,不易损坏
13、货币的本质是( B )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C.商品交换的媒介 D.流通手段
14、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这是因为货币本身( B )。
A.具有价值尺度 B.是商品,有价值
C.是金银 D.本身具有使用价值
15、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是( B )。
A.交换价值 B.价格 C.价值形式 D.相对价值形式
16、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 D )。
A.纸币 B.观念上的货币 C.价值符号 D.金属货币或金银制品
17、作为世界货币的必须是( C )。
A.观念中的货币 B.想象中的货币
C.黄金白银贵金属 D.现实的货币
18、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这必然产生( C )。
A.物价上涨 B.商品供不应求
C.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D.纸币供过于求
19、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这必然会产生( B )。
A.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B.纸币升值,物价下降
C.纸币币值稳定,物价平稳 D.纸币升值,物价上涨
20、商品生产者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 A )。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B.个别价值等于社会价值
C.个别价值大于社会价值 D.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是( B CD )。
A.为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而生产的产品 B.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D.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物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 C D )。
A.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C.物品的使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被发现的
D.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B C )。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实质
4、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的关系是( A B C D )。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5、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是( ABCD )。
A.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复杂劳动是事先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
B.简单劳动是每一个普通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要有一定知识和技能才能从事的劳动。
C在相同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
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计算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
6、以下哪种观点正确符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 C )。
A.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成正比
B.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变化成反比
C.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变化成正比
D.劳动生产率和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成正比
7、在历史上,价值形式的发展经过四个阶段,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ABCD )。
A.简单的或者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的价值形式
8、两者没有本质区别的价值形式是( C D )。
A.简单的或者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的价值形式
9、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 A B C D )。
A.商品的价值 B.货币材料的价值
C.商品的供求关系 D.纸币发行的数量
10、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因素主要有( A B D )。
A.进入流通中的商品数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价格 D.货币流通速度
11、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主要是指(ABCD )。
A.商品买卖采取赊销方式,到一定时期以后再支付货币
B.支付租金 C.支付利息
D.支付地租、支付工资
1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
A.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必须按照各个生产者耗费的劳动量进行
C.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E.商品的价格和价值完全背离
13、价格与价值经常背离,这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的内容,这是因为:( ACD )。
A.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实现的
B.从每一次交换过程看,价格和价值相一致是必然的
C.从长期交换过程看,价格上涨和下降的部分可以抵销
D.价格以价值为基础,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动,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14、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价值、价格和供求关系上( A B D )。
A.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价值的变化
B.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C.价格与价值变化的幅度每次始终保持一致
D.价格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5、市场机制的内容包括( A C D )。
A.竞争机制 B.价值机制格
C.价格机制 D.供求机制 E.货币运行的机制
16、在私有制社会,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表现在( A C D )。
A.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B.不能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C.促进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D.促进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E.促进自然经济的发展
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什么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枢纽?
答: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之所以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因为:①劳动二重性理论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而说明了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各不相同,却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从根本上论证了商品价值的本质。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而抽象劳动却创造出新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新价值中,包含着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③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而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等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2.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概括地说,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②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但受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影响,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降到价值以下;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涨到价值以上。所以,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三方面作用:①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这个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变动,使商品生产者在利益驱动下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向和规模,从而自发地调节着社会资源的配置。②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商品生产者为了使其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这是因为,生产条件好的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较高,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有可能发财致富。而那些生产条件差的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其商品的个别价值可能大于社会价值,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有可能亏本,甚至破产。这就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贫富两极分化。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