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哲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马经提纲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03 15:32:27
 导论
由来:色诺芬《经济论》;蒙克莱田《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条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建立。
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目的:发现和阐述经济规律。
特点:科学性和阶级性、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意义:指导实践、加深理解、训练思维。
基本概念
生产:人自身;物质资料;精神文化。
生产方式: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
劳动过程: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社会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 商品经济概述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三大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一般条件: 第一,社会分工;第二,不同的所有制。
商品经济的类型:简单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第二节 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用以交换的劳动产品。
物品 〉产品 〉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不是商品的第三因素。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第三节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正常生产条件、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是商品价值量的计量单位;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成正比。
第四节 商品的价值形式及货币的本质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
价值形式的历史:a.简单、个别或偶然的形式 b.总和、扩大的形式c.一般的形式d.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第五节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第六节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第二,刺激商品生产技术的改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是资本运动的出发点。
商品流通(W-G-W)与资本流通(G-W-G)不同。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G-W-G’)及其矛盾:增殖与等价交换。
资本流通本身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产生条件:不在但离不开流通领域。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人身自由和一无所有。
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生活费用和劳动活动。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资本家监督并拥有劳动成果。
资本家之所以生产使用价值只因为它承担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延长的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统一。
资本是体现在物上的劳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是由于工作日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由于增加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也是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
相对剩余价值三个阶段: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生产自动化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第四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计时工资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
计件工资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支付的工资。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名义工资即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名义工资所能实际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相对工资是新价值中工人份额与资本家份额之比
工资虽有国别差异,但其实质一样。
第三章 资本积累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再生产就是不断更新和不断重复的生产。
再生产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工人生产资本却从属于它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资本化,是资本家无偿用占有的剩余价值去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剩余价值率;劳动生产率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大小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积累必然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
个别资本增大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来进行。
竞争和信用是促进资本集中的有力杠杆。
相对过剩人口是超过资本增殖需要的劳动力数量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相对过剩人口有流动的、潜在的和停滞的形式。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财富和贫困两极分化。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
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原始积累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也是殖民地人民被掠夺的过程
资本主义积累具有历史进步性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剥夺者被剥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第五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和整合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进步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和整合的物质基础。
生产集中是自由竞争导致垄断的必经阶段。
垄组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大的新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股份公司
国家垄断资本是私人垄断资本深化发展的必然:国有化,国私合营,宏观调控国际协调
个别资本所有制与集团资本所有制并存和竞争。
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资本循环是其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采取货币、生产要素、商品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后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公式表示:G—W(A/Pm)…P…W’—G’。
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条件:职能形式空间上并存,循环阶段时间上继起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资本周转是指反复更新、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考察运动条件;资本周转考察运动速度。
周转次数=1年或12个月/资本一次循环的时间。
影响周转的主要因素: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快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比例
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差异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标准:价值周转方式
磨损、折旧和维修:不同的列支方法。
资本总周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预付可变资本量
第三节 单个资本的良性循环
资本三种形式的有机结合
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贴近
流通时间的缩短
流动资本快速周转和固定资本充分利用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资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单个资本总和
社会总产品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物质资料总和
总资本再生产的中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
价值补偿
实物补偿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c、v、m,社会生产部门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I 部类和生产生活资料的第II 部类,是马克思建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要从分析简单再生产开始
I  4000c+1000v+1000m=6000
   II 2000c+500v+500m=3000
 暂时撇开货币流通
 基本实现条件: I (v+m)= IIc
派生实现条件: I (c+v+m)= Ic+ IIc
派生实现条件:II (c+v+m)= I (v+m)+ II (v+m)
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
固定资本补偿需要其更新与折旧在价值上相当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剩余价值分为消费基金m/x和积累基金m-m/x
追加不变资本(Δc ) 和追加可变资本( Δv )
前提条件:I (v+m)> IIc ,II (c+m -m /x) > I (v+m+ m /x)
基本实现条件:I (v+ Δv+m/x)=II(c+ Δc )
派生条件: I (c+v+m)= I(c+ Δc )+ II(c+ Δc)
派生条件: II (c+v+m)= I (v+ Δv+m/x)+II (v+ Δv+m/x)
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有优先增长的趋势。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有组织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扩大与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经济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
战后危机的特点:阶段模糊,滞胀交织,多重并发
第五节 社会总资本的良性循环
合理的产业结构
物质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按比例增长
货币供应的适度配合
第六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一节 成本价格和利润
资本主义商品价值:W=c+v+m
资本家视c+v为成本价格k,于是W=k+m
成本价格对资本家有重要意义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不同
当资本家把m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结果时,m就转化为p。资本主义商品价值变成:W=k+p。
m’和p’是同一个m用不同方法表示的比率,p’是m’的转化形式。P’小于m’,反映的关系也不同。
影响p’的因素:m’,有机构成,资本周转,c的节约
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市场价值
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平均化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各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平均利润率的计算采取加权平均数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并不排除个别企业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利润率的平均化是一种长期趋势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既是合乎逻辑的演变过程,又是商品经济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
第三节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
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差额,和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差额是一致的。
社会平均利润的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与商品价值总额。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后,生产价格成为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但是,这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只是改变了其表现形式。
马克思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解决了劳动价值论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现象之间的矛盾,揭示了全部资本家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
第四节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平均利润率下降不等于剥削减轻和利润量减少。
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剩余价值率、劳动生产率、相对过剩人口、对外贸易、股份资本。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后果: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的矛盾。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充分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和历史局限性。
第五节 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规定以确保垄断利润的商品价格。包括垄断低价和垄断高价。
垄断价格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构成。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而稳定地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和掠夺的关系,以及在剩余价值分配中垄断资本家对非垄断企业资本家的排挤和损害。
垄断价格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新的作用形式。
第七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第一节 商业资本
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资本形式。
商业资本形成的条件:第一,具有明确的、独立的投资主体;第二,专门从事商品的买卖。
商业资本的作用:第一,相对节省预付产业资本;第二,加快资本流通速度;第三,加深资本主义矛盾。
第二节 商业利润
从表面上看,商业利润来源商品买卖价格的差额。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实际生产价格的价格,即产业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实际生产价格,或称现实生产价格,把商品买给消费者。两种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要获得平均利润。完全平均利润低于充分平均利润。
商业流通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前者加入商品的价格,后者从剩余价值中扣除。
受雇商业职工为资本家实现剩余价值,其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个部分。
第八章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借贷利息
借贷资本是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具体形态。产生条件:资本闲置和循环交错。特点:资本商品、所有权资本、极富拜物教性质。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利息率一般大于零、小于平均利润率。
由于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平均利润被分割成借贷利息和企业利润两个部分。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利息率总的来看有下降的趋势。
第二节 资本主义信用和银行资本
信用是一种经济关系,维持跨时空的资本运动。
资本主义信用可分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类。
信用的作用:加速资本集中;节省流通费用;促进利润率平均化;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的特殊企业,其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此外,也从事经营结算。
银行资本是银行资本家为经营业务而投入的自有资本。
存贷利息差额减去银行费用构成银行利润,一般说来,它总是接近于社会平均利润。
银行资本不加入职能资本的利润平均化过程。
第三节 股份公司和股息
股份公司是通过招募股本或发行股票而筹资经营的企业。股份资本是一种集团资本。
股票是其持有者投资入股并借以取得收入的凭证,一般分优先股和普通股两种。
股东大会的表决权是一股一票,这可以帮助大资本控制和利用中小资本。
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股息/利息率。
股票、债券、抵押凭证等统称有价证券;它们所代表的资本是虚拟资本;买卖它们的场所即证券市场,它增强了证券的流动性。
股票的溢价发行可以使股份公司获得创业利润。
第四节 金融资本
银行集中是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银行之间自相竞争的结果。
银行集中导致银行垄断,使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金融资本是垄断工业资本和垄断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形式。其少数最大资本家(集团)成为金融寡头,他们通过“参与制”和 “个人联合”实现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就是资本家个人所有制扩大为集团所有制的过程。这缓和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第九章 资本主义地租
第一节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一切形式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农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英国的“圈地运动”,普鲁士式道路,美国式道路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其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和相互瓜分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第二节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是与土地自然条件相联系,由经营较优土地生产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在量上等于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其来源是农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土地所有权使得级差地租落入地主手中。
级差地租有两种形态:其I与土地肥沃程度或位置有关;其II与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有关;两者都是等量资本不同生产率的结果。
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总是为地租多少和租期长短相互斗争,目的是夺取超额利润。
第三节 绝对地租
无论耕种土地好坏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叫绝对地租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从而农产品按价值而不是按生产价格出售,农产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差额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实际地租或总地租等于绝对地租加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使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级差地租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结果。
在农业平均有机构成赶超工业平均有机构成的情况下,绝对地租来自农产品的垄断价格以及对平均利润和农业工资的扣除。
第四节 其他地租和土地价格
垄断地租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垄断价格带来的垄断超额利润所构成的地租。
矿山地租是资本家租用矿山而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地租。它也有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等各种具体形式。
建筑地段地租是资本家为建筑住宅、商店或其他建筑物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它也有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等各种具体形式。
土地是自然物,没有价值。土地价格实际上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