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哲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03 10:22:54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历史观是(   )
A、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一切观点和看
B、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主要看法和认识
C、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看法
D、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或总的看法
2、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   )
A、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发展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使自然和社会既联系又区别的基础是(   )
A、社会意识   B、社会劳动  C、人的作用  D、生产资料
5、在人类社会全部关系中,最基础的是(   )
A、血缘关系     B、思想关系 C、法律关系 D、生产关系
6、历史唯物主义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全部和局部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7、地理环境是指(     )
A、人类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合  B、一地的气候条件 
C、一地的动植物分布状况       D、一地的矿产资源状况
8、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
A、根本否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B、片面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C、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一定的作用  D、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的自然历史前提
9、人口因素是指(   )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密度
D、数量、构成、分布、素质及其变化规律
10、人口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
A、片面夸大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 
B、完全否认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
C、重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
D、主张对人口数量和质量进行积极调控
1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客观规律              B、生产方式
C、地理环境              D、人口因素
12、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是为了(      )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减轻国家负担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3、生产方式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14、生产关系是一种(   )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法律关系 D、经济关系
1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指(   )
A、人类社会等同于自然界  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完全一致
C、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辨证发展过程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
16、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     )
A、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B、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是否承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7、“时势造英雄”这种说法符合(      )
A、唯物史观  B、宿命论    C、机械决定论  D、形而上学
18、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在于(          )
A、社会意识是对自然、社会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反映,具有全面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所有人的共同意识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领域内各种意识的抽象综合,具有永恒性
19、一种新的社会意识的产生,必须批判地继承旧的社会意识中的优秀部分,这说明(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缺乏创新精神
C、新的社会意识吸收旧的社会意识是无条件的  
D、只要旧的社会意识丰富,新的社会意识就一定会产生和发展起来
20、唯心史观的两种主要表现形态是(     )
A、宿命论和二元论         B、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C、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     D、机械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2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的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则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生产力是本原的第一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
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消极被动的因素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     )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守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生产力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原理   
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5、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    )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27、国家政权属于(      )
A、社会的经济基础             B、社会的上层建筑 
C、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D、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
28、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社财产
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2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社会标准
30、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
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
3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唯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
32、社会革命是(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武装斗争  
D、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3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C、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34、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   )
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         D、社会革命的必要形式
35、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B、对社会制度进行改善和革新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的妥协
D、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
36、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7、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38、历史人物划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  )
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B、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C、专指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
D、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
39、群众路线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B、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
C、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   D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40、科学是(  )
A、人类的一切知识            B、知识的理论体系  
C、人类的自然知识            D、人类的社会知识
41、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自然科学家的科学实验活动
C、社会科学家的社会调查活动   D、技术专家的技术发明活动
42、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继承前人和他人创造的知识
B、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C、科学家之间的分工协作  D、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43、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A、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B、社会制度的先进或落后
C、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D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与错误
4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是指(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相互作用形式
C、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45、在生产方式内部各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是(    )
A、生产力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46、社会基本矛盾的最终原因是(  )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4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社会基本矛盾D、人民群众
4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49、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50、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  )
A、经济基础B、阶级斗争状况 C、生产力D、科学技术
5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
D、社会中的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
52、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  )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那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53、经济基础是指(  )
A、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阶段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定历史阶段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
54、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是(  )
A、非对抗性矛盾      B、不存在矛盾  
C、完全适应的        D、对抗性矛盾
55、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关系是(   )
A、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程
C、“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不占主导地位
D、“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占主导地位
56、经济基础是指(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57、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   )
A、前者反映社会存在,后者不反映社会存在
B、前者只反映社会现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现象
C、前者只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
D、“前者有稳定的形式,后者没有稳定的形式
58、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的性质 B、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性质
C、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备
59、“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机械观点      D、历史辩证法
60、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     )的观点
A、一切唯物主义者              B、某些唯心主义者
C、马克思主义者                D、唯意志论者
61、人民群众的活动受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一前提所引出的结论是()
A、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有限的
B、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C、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D、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有时是有限的有时是无限的
62、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民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
63、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C、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D、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统一
64、人的本质是(   )
A、人的自然属性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人的阶级性      D、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
65、“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66、“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 )
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
C、历史主义                  D、自然主义
67、人的本质是(    )
A、是自私自利的            B、在于他是有思想会劳动
C、在于他有同情心能互助  D、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8、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
A、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69、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
A、人的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
B、人的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
C、人的价值就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D、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70、关于人的价值观问题,存在主义者萨特等人认为(   )
A、人的价值在于自由,通过人的“自由选择”来实现
B、人的价值在于只讲个人主观需要,否认社会价值
C、人的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71、社会进步的含义是指(    )
A、社会阶级的消灭       B、社会前进发展的总概括
C、社会成员的和谐一致   D、社会成员物质生活的改善
72、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B、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
C、社会成员是否团结一致
D、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73、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由(    )
A、“理性”的发展所决定的B、领袖的正确领导所决定的
C大多数人的意志所决定的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74、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进步是以(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动力
B、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矛盾为动力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矛盾为动力D、社会物质文明为动力
75、人类解放就是(    )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D、不受任何束缚
76、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自发起作用,社会规律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77、社会基本矛盾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生活和消费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78、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    )
A、庸俗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79、承认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
B、唯心史观的错误观点
C、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只有唯物史观才承认的观点
80、人的本质(    )
A、在于人的自然性  B、在于人的社会性
C、是具体、历史的 D、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E、在于人类的共同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
A、劳动发展的历史     B、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  
C、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 D、国家政权更替的历史   
E、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
2、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前,人们在把握社会本质时形成的主要观点是( )
A、把人类社会神化的神学历史观        
B、把人类社会精神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C、把人类社会自然化的自然主义历史观  D、宗教史观
3、“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因为(    )
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产生了人的认识
4、社会有机体的再生和更新过程包括(     )
A、物质生产    B、精神生产     C、人自身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再生产
5、人类社会生成与发展的基础包括(      )
A、作为人类历史自然前提的地理环境       
B、作为人类历史主体条件的人口因素
C、作为人类历史社会基础的生产方式      
D、人类的精神生活过程与结果
6、社会存在包括(     )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精神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E、阶级斗争
7、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存在要以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为物质基础
B、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
A、地理环境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   
B、地理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来源
C、地理环境影响社会生产单位的布局  
D、地理环境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发展的速度
E、地理环境决定着社会进步或落后的性质
9、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人口数量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     )
A、相互制约的关系  B、正比例的关系 C、反比例的关系
D、人口数量适度则促进社会的发展          
E、人口数量不适度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10、不同表现形态的英雄史观具有共同的本质(     )
A、不承认历史的必然性     B、认为精神的力量主宰历史   
C、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    D、夸大个人的作用        
E、认为“上帝”“天命”等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社会发展
11、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在于(      )
A、只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揭示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动因
B、只考察了历史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的作用而没有考察和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及其意义
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没能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12、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
A、认识根源        B、社会历史根源    C、阶级根源
D、物质根源        E、思想根源
1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因为(      )
A、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方式是社会得以存在的自然前提
C、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D、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基本结构、性质和形态,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的方向与过程
14、“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意味着(      )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
C、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
15、社会意识具有复杂性,表现在(     )
A、从对社会存在反映是否真实这一方面说,有正确与错误之别
B、从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性质看,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有落后的社会意识
C、从主体的差异上看,有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从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程度上看,有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16、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A、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E、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7、下列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有(  )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通过暴力革命使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C、通过合法劳动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规律
D、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律
E、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18、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   )
A、政治思想和制度 B、法律思想和制度C、军事思想和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   E、观念上层建筑
19、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有(   )
A、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B、社会分工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
C、投机商人通过不平交换赚取钱财       
D、一些人利用各种手段掠夺他人财产通过不平等分配占有他人劳动
20、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和原则
B、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的原则
E、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则
21、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根本缺陷分别是(   )
A、看不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看不到物质生产是人们思想动机的根源
C、看不到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E、看不到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22、下列各项反映科学的本质是(   )
A、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B、科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    
C、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D、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现象的认识
E、科学是关于社会的现象的认识
2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    )
A、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之中
C、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有主导和超前作用
D、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E、科学技术可以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
2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他们(   )
A、制约和决定其它一切社会矛盾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E、囊括了人类社会一切矛盾
25、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内容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矛盾 D生产关系内部各要素的矛盾
E、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6、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方法有(   )
A、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彻底改变基本经济制度
D、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E、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7、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基本内容有(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D、上层建筑两部分之间的矛盾
E、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
28、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A、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    
B、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C、阶级的产生是由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
D、阶级的产生是由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平等造成的
E、社会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29、典型的社会革命的类型是(    )
A、新兴地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革命
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革命
C、被压迫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得斗争
D、殖民地人民反对宗主国压迫的斗争
E、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30、物质生产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表现在于(   )
A、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B、物质生产为科学提供试验设备和观测手段
C、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物质生产决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E、物质生产总是走在科学的前面
31、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
A、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生产关系是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E、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
32、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E、社会风俗习惯
33、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话的错误在于(   )
A、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把历史看成偶然事件的堆积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    D、否定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E、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34、唯物史观所说的人民群众是指(   )
A、无产阶级    B、体力劳动者  C、居民中的先进分子
D、居民中的大多数  E、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
3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   )
A、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  B、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C、按理性原则进行的        D、按领袖意志实现的
E、凭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的
36、无产阶级领袖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
A、人民群众的斗争需要自己的领袖
B、人民群众应当无条件地服从自己的领袖
C、人民群众可以脱离领袖进行自觉的斗争
D、领袖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E、领袖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更为根本
37、“时势造英雄”,这在哲学上说明了(   )
A、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的   B、英雄没有阶级性
C、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英雄的出现都是偶然的
E、英雄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3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个别举动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
A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决定论B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重视必然性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
E、认为偶然性被必然性所决定
39、我们对历史人物评价应当坚持(    )
A、政治第一的原则        B、为现实服务的方向
C、以多数人的意见为根据  D、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E、阶级分析的方法
40、社会进步之所以是必然的趋势,归根结底在于它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种观点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同社会进步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对立的
C、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D、同社会进步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完全一致的
E、同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相违背的
41、社会革命的实质是(   )
A、国家政权在各阶级之间的相互转移
B、国家政权在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相互转移
C、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D、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
E、对现在社会结构的局部改变
42、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在于(    )
A、生产力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止 B、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
C、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D、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E、它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
43、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表现在(    )
A、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B、人的解放受社会进步程度制约
C、人的解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D、人的解放程度影响着社会进步的性质和水平
E、人的解放程度可以超越社会的进步状态
44、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互为条件
B、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动力并规定其方向
C、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发展并规定其方向
D、物质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E、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构成一个时代的社会文明
45、人民群众的活动,要受到现存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有(  )
A、经济条件主要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B、政治制度特别是国家制度的制约
C、人们头脑中传统观念的制约  D、科学文化水平的制约
E、历史条件是活动的基础,又是活动的制约力量
46、人们对历史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他们可以(    )
A、加速历史任务的解决    B、暂时延缓历史的进程
C、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    D、决定历史事件的外貌和特征
E、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47、无产阶级领袖必须依靠群众,因为(   )
A、领袖是由群众推举出来的  B、领袖必须代表群众利益
C、领袖需要集中群众的意见 D、领袖需要群众服从自己
E、领袖依靠群众才能带领群众前进
48、“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是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非科学历史观
E、两种观点是辩证的统一
49、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 C艺术 D宗教和哲学 E、自然科学
50、政治上层建筑包括(    )
A、国家政权 B、政治法律制度C、政治法律思想D、道德思想    
三、判断题: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2、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3、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国家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5、地理环境能决定一国社会的发展状况。
6、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意识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随人的意志而变化的。
7、英雄造时势。
8、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9、历史的发展的中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
10、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因此,个人主义是个人发展的动力,也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1、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国家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13、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少数英雄、圣贤、天才人物的意志。
1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5、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6、人的价值在于不断地追求自我需要的满足。
17、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理性。
18、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决定,人的主体选择性不起作用。
19、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0、科学技术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四:简答题
1.简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表现
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从量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生产了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为人们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为精神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和物质设施;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第三、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主体,无论是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还是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都需要通过人民群众参与的改革和革命才能实现。
2、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原则是什么?
答: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既是一定时代的人物又是一定阶级的代表,因而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必然受到历史条件和阶级地位的制约。因此,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评价历史人物要从他们当地所处的历史实际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全面分析,既不能苛求于前人,又不能任意拔高。第二,阶级分析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还必须同他们所属的阶级地位联系起来考察,把他们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情况放在具体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具体分析。
3、怎样理解“时势造英雄”的观点?
答:这是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杰出历史人物的出现和他们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第一,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离开历史必然性来看杰出人物,就会把杰出人物的出现看作是纯粹偶然的事情。离开偶然性来考察杰出人物的出现,必然会陷入宿命论。第二,杰出人物的活动要受到历史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的制约。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杰出人物产生的深刻历史根源。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所以,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成伟大的人物。可见,杰出人物总是时代的产物。第三,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大小,必然要受到他们代表的阶级局限性的制约。由于他们顺应历史趋势和反映本阶级的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程度不同,决定了他们在历史上所起作用的大小也不相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B 5D 6D 7A 8B 9D 10A  11B  12D  13C  14D  15C  16D  17A  18C  19A  20B  21D  22A  23B  24A  25C  26D  27B  28C  29A  30B  31D  32D  33A  34B  35B  36D  37D  38A  39D  40B  41A  42D  43C  44D  45A  46B  47C  48C  49D  50A  51B  52B  53D  54A  55D  56D  57C  58C  59A  60C  61C  62A  63C  64B  65D  66B  67D  68C  69D  70A  71B  72D  73D  74D  75C  76B  77C  78D  79A  8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3ABC  4ABCD  5ABC 6ABD 7ABC 8BCD  9ADE  10ABCDE   11AB  12ABC 13ACD   14ABC  15ABCD  16BE  17AE   18DE   19AD   20BC   21BD  22AC  23BCD  24ABCD  25AB  26ABDE  27AB  28ABD  29AB  30ABCD   31ABCDE  32BCD   33ABCD  34CDE  35ABCE 36AD  37ACE  38BC  39DE  40AD  41CD  42ABDE  43ABCD  44ABCD  45ABD  46ABD  47ABCE  48ACD  49ABCD  50AB 
三、判断题:
1——5:X√X√X    6——10:XX√XX    11——15:√√X√X       16——20:XX√XX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