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习
题
集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7、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9、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A. 辩证法的 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2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2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2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2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2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2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3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3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3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3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3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3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3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3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3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4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41.商品是:( )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4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43.价值的本质是( )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
44.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45.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A.商品; B.货币; C.价格; D.使用价值;
4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7.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4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49.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 )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50.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5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53.剩余价值来源于( )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5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5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56.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5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5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59.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 )
A.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资本主义竞争激烈;
6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61.产业资本是( )
A.生产资本; B.工业资本; C.社会总资本; 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62.产业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流通阶段; B.生产阶段; C.购买阶段; D.售卖阶段;
63.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
A.G—W…P…W’—G’; B.W…P…W’—G’—G’;
C.P…W’—G’—W…P; D.W’—G’—W…P…W’;
64.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 )
A.G—W…P…W’—G’; B.W…P…W’—G’—W;
C.P…W’—G’—W…P; D.W’—G—W…P…W’;
65.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66.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67.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 )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68.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69.资本的周转速度和( )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70.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71.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72.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
73.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是指( )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
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
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7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75.生产成本是( )
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 B.实际生产费用; C.活劳动的耗费; D.物化劳动的耗费;
76.利润本质上是( )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77.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
78.利润率是( )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7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80.成本价格是由( )
A.固定资本形成的; B.流动资本形成的;
C.所用资本形成的; D.所费资本形成的;
81.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82.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 )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 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
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 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
83.生产价格是( )
A.预付资本加利润; B.预付资本加平均利润;
C.成本价格加利润; D.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84.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 ) 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竞争的结果
85.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86.垄断的形成是( )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87.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88.垄断利润是( )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89.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
A.垄断统治; B.垄断利润;
C.自由竞争; D.资本主义私有制
90.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
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 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9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
A.垄断统治; B.资本输出; C.国际垄断同盟; D.占领殖民地
92.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
A.避免两败俱伤; 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93.把一些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9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9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 )
A.产业资本; B.金融资本; C.银行资本; D.商业资本
96.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
A.规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国家政权; D.避免两败俱伤
97.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
A.内容变化; B.作用性质; C.作用形式; D.作用力度
9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99.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100.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01.垄断资本条件下垄断企业竞争的目的是为了( ) A.获得平均利润; B.获得超额利润;
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D.消灭中小企业
10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10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0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 )
A.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要建立;
C.私有制已经被公有制所代替; 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10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A.可以完全克服; B.不可能克服; C.有可能克服; D.可以克服其大部分
10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是代表着( )
A.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B.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10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08.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大量的财政支出是用于( )
A.维持政府运转的需要; B.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C.资本输出; D.扩充军备
10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是( )
A.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110.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 )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111.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后资本主义
112.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
A.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
B.发达国家带动其商品输出的手段;
C.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互助互利关系;
D.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它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11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对外经济援助; D.技术输出
114.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是( )
A.自由竞争; B.垄断; C.社会化大生产; D.大量过剩资本
115.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 )产生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寡头; D.资本输出
1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市场的手段是( )
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占领殖民地; D.建立国际垄断同盟
117.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依据是( )
A.军备力量的强弱;B.资本和经济实力的大小;C.国土的大小; D.人口的多少
118.二战前的国际分工体系是( )
A.按工艺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B.按生产阶段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C.工业生产和农产品、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 D.工业国之间的分工
119.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
A.生产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国家资本
12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
A.商业资本国际化; B.借贷资本国际化;
C.产业资本国际化; D.金融资本国际化
121.产业资本的国际化发展出现在( )
A.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22.第二资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123.跨国公司是( )
A.发达国家共同出资建立的; B.是由一国或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
C.是多国垄断组织的联盟; D.有关国际经济组织投资建立的
124.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
A.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B.社会分工;
C.科学技术革命; D.国际互联网
125.经济全球化( )
A.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 B.与生产力高度发展无关;
C.阻碍了生产力高度发展; D.是少数国家推动的结果
126.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是以( )
A.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 B.国际分工的发展为基础的;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基础的; D.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基础的
127.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B.发展中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C.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D.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
128.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 )
A.只有消极的影响; B.只有积极的影响;
C.无所谓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D.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
129.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东南亚经济合作组织
130.组建跨国联盟反映了跨国公司主导作用( )
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将消失
13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包括( )
A.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 B.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
C. 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度增加; D.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出现
132.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有许多,但不包括(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殖民体系全球化; D.资本全球化
133.生产全球化改变了国际分工的内容( )
A.使垂直型国际分工发展为水平型国际分工;
B.使水平型国际分工发展为垂直型国际分工;
C.使独立型国际分工发展为联系型国际分工;
D.使水平型国际分工发展为扁平型国际分工
134.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35.跨国公司之间的联盟( )
A.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无关; D.是一种反全球化运动
136.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 )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137.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
A.从世界各地获得大量的利润; B.降低其生产成本;
C.扩大了贸易逆差; 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
13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表现为( )
A.矛盾与协调并存; B.只有协调没有矛盾
C.只有矛盾没有协调; D.协调与妥协并存
139.不属于国际经济旧秩序内容的是( )
A.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B.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
C.以自由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 D.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
14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最为突出的经济矛盾是( )
A.贸易冲突; B.投资冲突;
C.金融冲突; D.环境冲突
14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主要是( )
A.运用妥协和协调的方式来解决; B.靠武力解决;
C.靠威胁解决; D.靠冲突解决
142.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迅速发展和停滞两种趋势的根源在于( )
A.垄断统治; B.资本输出;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D.对技术进步的阻碍
144.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
A.提高了劳动者的实际工资; B.表明资产阶级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C.减轻了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D.没有减轻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145.社会主义产生以前的阶段是( )
A.股份公司; B.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国际垄断同盟
14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生产、资本、管理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这表明( )
A.为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最充分的物质基础;B.经济危机彻底得以消除;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解决; D.资本主义制度具有生命力
147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只能( )
A.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C.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 D.在所有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148.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A.缓和并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C.全世界同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全世界都进入资本主义制度
149.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是( )
A.用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B.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用国际垄断代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5.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6.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8.“白马非马"的命题 ( )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10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 )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 D.局部服从整体
11. 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2.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1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 )
A、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
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 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
15.质和量的关系是( )
A、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 B、互相依赖
C、互相制约 D、既对立又统一
16."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7.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 )
A、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 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
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 D、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18.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 )
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阶段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19.肯定方面是指( )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20.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2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
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22.否定之否定形式的特殊性表现在( )
A、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 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主观的
C、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D、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23.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 )
A、一因多果 B、同因异果 C、一果多因 D、同果异因
24."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 )
A、把必然性绝对化 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宿命论
25.或然率是( )
A、从数量方面把握可能性 B、从质的方面把握可能性
C、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 D、抽象的可能性
26.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 )
A、形式虚无主义 B、只要内容,不要形式
C、形式主义 D、只要形式不要内容
27.列宁指出:"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其含义是( )
A、本质就是现象 B、现象就是本质
C、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D、现象总是从不同侧面表现本质
28.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2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30. 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31.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
A、客观性 B、 革命性 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32.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A、渔民捕鱼 B、运动员比赛 C、工人炼钢 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33.认识的主体包括( )
A、自然界 B、个人主体 C、集团主体 D、类主体
34.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
A、自然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史性
3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决定认识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6、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37. 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
A.阶级斗争 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8、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39.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40、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41、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4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 )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B、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C、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3.商品的二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4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B. 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的表现形式;
45.商品的价值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
4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 )
A.具体劳动; B.社会劳动; C.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
47.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B.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
C. 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是由不同具体劳动创造的;
48.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产生的条件是( )
A.社会分工; B.社会化大生产; C.自然经济; D.经济危机;
49.价值规律对私有制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是通过( )
A.竞争实现的; B.信用实现的;
C.市场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D.成本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50.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
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 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51.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
A.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 B.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
C.是扩大再生产的直接源泉; D.是价值的源泉;
5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53.产业资本主要是下列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
A.工业; B.农业; C.采掘业; D.物质运输业;
54.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的意义在于( )
A.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 B.揭露了资本的真正来源;
C.揭露了资本家的剥削程度; D.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矛盾;
55.劳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 )
A.产品的性质; B.生产技术水平;
C.企业管理水平; D.劳动生产率高低;
56.产业资本循环包括两个进程( )
A.购买过程; B.生产过程; C.消费过程; D.流通过程;
57.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流通资本; D.固定资本;
58.产业资本循环是( )
A.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带着增殖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B.生产资本的运动; 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59.考察产业资本循环的重点在于( )
A.资本运动经历的阶段; B. 资本运动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C.在循环的各个阶段上资本的形态的变化; D.产业资本正常运动的条件;
60.资本周转速度与( )
A.周转时间成正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
C.周转时间无关; D.周转次数成正比;
61.资本周转时间由两方面构成( )
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 C. 销售时间; D.购买时间;
62.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 B. 生产资料的供应时间;
C.正常的停工时间; D.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6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
A.划分的根据和标准不同; B.划分的目的不同;
C.划分的意义不同; D.划分的内容不同;
6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的比重; B.流通时间的长短;
C.固定资本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速度;
65.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 )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价值增殖的作用不同;
C. 物质要素的更新方法和时期不同; D.价值的回收方式不同;
66.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次数取决于( )
A.固定资本周转价值额; B.流动资本周转价值额;
C.流通资本周转价值额; D.货币流通速度;
67.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
A.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B.商品生产中的所用资本;
C.商品生产中的所费资本; D.商品生产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
68.生产成本的形成( )
A.表明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B. 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耗费资本的增加额;
69.资本主义的利润率( )
A.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可变资本的比率; B.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70.利润率与年利润率的关系是( )
A.利润率经常小于年利润率;
B.利润率不受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而年利润率受资本固转速度的影响;
C.利润率经常大于年利润率;
D.利润率等于年利润率;
71.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预付资本数量的多少;
72.生产价格是( )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市场价格加平均利润;
C.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 D.价值的转化形式;
7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否定价值规律的原因是( )
A.生产价格的基础仍是价值; B.社会生产价格总量与社会价值总量相等;
C.社会平均利润总量与社会剩余价值总量相等; D.个别生产价格与个别价格量相等;
74.垄断是( )
A.在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C.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联合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
D.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 E.造成帝国主义寄生性或腐朽性的根本原因
75.垄断组织比较发达的一般形式有( )
A.短期价格协定; B.卡特尔; C.辛迪加; D.托拉斯; E.康采恩
76.战后国内垄断得到迅速发展,这表现在( )
A.垄断财团的实力增长; B.金融资本与国家政权更加密切地溶合;
C.金融寡头的统治进一步加强; D.财团的家族色彩日趋淡薄;
E.出现了康采恩这种垄断组织形式
77.垄断价格是( )
A.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价格; B.垄断组织凭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
C.由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构成的; D.保证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E.遵循“价格领头制”原则制定的
78.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
A.垄断价格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按垄断低价买卖的行为,仍然是等价交换;
C.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D.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E.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7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 )
A.垄断资本的跨部门发展; B.垄断取代了竞争;
C.私人垄断资本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D.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
E.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80.垄断时期竞争的手段主要有( )
A.政治手段; B.经济手段; C.暴力手段; D.欺骗、讹诈和盗窃情报;
E.掠夺市场、原料、信贷和运输条件
81.垄断时期竞争的特点主要是( )
A.目的是获得垄断高额利润; B.手段更加多样化; C.范围涉及政治领域;
D.程度更加激烈; E.后果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和引起帝国主义战争
82.垄断竞争是( )
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D.“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E.“局外企业”内部的竞争
83.垄断利润来自( )
A.垄断企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通过高价出售消费品,把消费者的一部分收入转化为垄断利润;
C.资产阶级国家对国民收入作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D.通过向非垄断企业低价购买生产资料,占有它们的一部分利润;
E.通过国际不等价交换,占有其他国家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84.银行业集中和垄断的形成是( )
A.以工业的集中和垄断为基础; B.以金融资本的形成为基础;
C.以金融寡头的统治为基础; D.银行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E.银行和工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85.战前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 )
A.短期价格协定 B.卡特尔; C.辛迪加; D.托拉斯; E.混合联合公司
86.战后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 )
A.托拉斯; B.康采恩; C.混合联合企业;
D.跨国公司; E.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国际垄断同盟
8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 B.私人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C.国家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质基础; E.社会主义的入口
88.政府出面组织的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有( )
A.就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达成的国际经济协定;
B.就一个部门的生产和销售达成的国际经济协定;
C.在国民经济领域内建立的国际垄断同盟;
D.跨国公司; E.混合联合企业
89.垄断组成的生产全面社会化包括( )
A.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 B.生产过程社会化; C.产品社会化;
D.管理社会化; E.资本社会化
90.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调整的表现形式是( )
A.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B.从私人垄断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股份公司的出现; D.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实行; E.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
9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体现在( )
A.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它暂时缓和了经济和社会矛盾;
C.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它代表着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E.它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9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
A.避免了经济危机;B.在一定程度上削平经济高涨时的尖峰,垫起经济萧条时的低谷;
C.减弱了经济周期的震荡; D.仅仅是治标的办法;
E.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各种内的、深刻的矛盾
93.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形式是通过以下途径产生的( )
A.国家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一部分股份;B.国外垄断资本投资;
C.国有企业吸收一部分私人垄断资本的投资;
D.两个以上的垄断组织联合;E.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投资兴建企业
94.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目标有( )
A.经济总量基本平衡; B.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E.经济稳定增长
9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进步和新产业革命的发展,国际分工出现的新特点有( )
A.部门间的国际分工发展为更多的部门内部的国际分工;
B.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更多的以科技成果为基础的分工;
C.以“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劳动密集”产业划分的分工格局日益突出;
D.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类型发生了变化;
E.垂直型的国际分工发展为水平型的国际分工
96.垄断条件下资本输出的必然性在于( )
A.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特征; B.资本输出使经济落后国家经济畸形化;
C.垄断统治在国内出现大量过剩资本; D.经济落后国家是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庸;
E.许多经济落后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7.资本输出是( )
A.帝国主义垂死性的根本原因; B.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C.帝国主义的一大经济特征; D.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和经济联系的基础;
E.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或资本家对外的投资或贷款
98.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E.国家资本输出
99.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E.国家资本输出
100.二战后资本输出量剧增,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有( )
A.资本流向上主要是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
B.资本流向上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
C.私人资本输出比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D.国家资本输出比私人资本输出增出更快;
E.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大多采取援助的方式
101.资本输出的后果表现在( )
A.使经济落后国自然经济互解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使经济落后国经济畸形化和依赖性增强;
C.使经济落后国政治上从属于帝国主义国家;
D.引起资本输出国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发展的停滞;
E.引起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
102.对于输入国来说,资本输出( )
A.促进了输入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带动输入国建设了一些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C.对输入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没有任何益处;
D.给输入国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E.有可能造成输入国经济片面畸形发展
103.对于输出国来说,资本输出( )
A.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带来巨额利润和利息;B.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C.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主要手段; D.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
E.使输出国成为食利国并导致输出国国内经济发展缓慢
10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资本迅速国际化的原因在于( )
A.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要求发展民族经济;
B.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C.国际分工深化,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最佳生产地;
D.各国关税壁垒严重,国际市场竞争尖锐;
E.运输通信现代化缩短了世界的空间距离
105.跨国公司( )
A.是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企业;
B.从事跨国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
C. 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
D.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E.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10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
A.是产业资本国际化的必然要求;B.是垄断大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
C.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D.是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
E.是资本输出的需要
107.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国际卡特尔; B.跨国公司;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D.国际辛迪加; E.国际托拉斯
108.近二、三十年贸易全球化加快发展的原因是( )
A.世界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大发展;
B.各国间产业分工的深化使产品交流的必要性大大增加;
C.高效率、大批量生产要求扩大国际贸易规模;
D.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增加了对各国产品的需求;
E.更便捷更灵活的国际贸易方式的发现
109.促进资本全球化的因素包括( )
A.经济结构变化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 B.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投资的增加;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国家垄断资本的增加; 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放宽;
E.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大量吸引外资
110.战后以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经组织主要有( )
A.海牙国际法院;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E.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1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
A.商品全球化;B.货币全球化;C.生产全球化; D.贸易全球化; E.资本全球化
112.经济一体化程度由低级到高级的组织形式是( )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经济联盟;D.经济政治联合体;E.共同市场
113.战后地区经济集团化得到很快发展,主要有( )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非洲经济共同体; E.东南亚国家联盟
114.欧洲联盟的作用包括( )
A.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积聚集中,刺激了生产的发展;
B.增加了欧洲与世界其它经济大国抗衡的能力;
C.促进了欧盟内部各国间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关系;
D.改善和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E.对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115.国际金融市场主要包括( )
A.国际信贷市场; B.国际债券市场;
C.国际股票市场; D.国际外汇市场; E.国际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116.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是( )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B.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卷入了市场经济潮流之中;
E.劳动力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
117.区域经济集团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同盟; E.完全一体化
11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主要有( )
A.贸易冲突; B.投资冲突;
C.金融冲突; D.资源冲突; E.环境冲突
119.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冲突,主要表现为( )
A.互相提高关税税率或征收附加税;
B.互相通过货币贬值迫使对方货币升值;
C.实行进口配额制; D.互相到对方投资办厂; E.争夺投资场所
120.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的形式有( )
A.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 B.区域经济联盟的协调;
C.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调;
E.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
121.经济全球化( )
A.与民族经济利益是对立的;
B.会威胁着民族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
C.要求世界各国进行密切的分工合作;
D.要求不要保护民族和国家的经济利益;
E.要求提高民族和国家自身的竞争力
12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存在的趋势是( )
A.垄断; B.倒退; C.迅速发展; D.停滞; E.资本集中
12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定时期之所以存在迅速发展的趋势原因在于( )
A.垄断时期的竞争迫使垄断组织关心技术进步;
B.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盘剥;
C.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刺激了技术的发展;
E.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12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出现停滞的主要原因是( )
A.垄断资本家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减弱了;
B.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削弱了发展经济的力量;
D.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减少了在本国的投资;
E.一定时候一定情况下垄断组织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
125.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 )
A.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引起社会经济严重倒退;
C.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不断地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E.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作用
126.进入垄断阶段后( )使食利者人数大大增加
A.信用制度的产生; B.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开始分离; C.股份公司的出现;
D.股份公司迅速发展,数量不断扩大;
E.少数金融寡头控制了大量企业,但不参与生产经营活动
127.垄断统治引起的多种危机包括( )
A.经济危机; B.财政危机; C.信用危机; D.能源危机; E.社会生活危机
128.垄断资本政治统治的加强集中表现在( )
A.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
B.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依靠国家机器来对付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C.操纵议会通过多种限制人民自由、剥夺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案;
D.必要时实行公开的恐怖独裁和法西斯专政; E.发动两次世界大战;
129.资产阶级推动改良主义的措施主要有( )
A.收买本国工人阶级中少数上层分子和工人领袖从内部分裂破坏工人运动;
B.通过推行福利政策,举办多种福利事业来缓和阶级矛盾;
C.推行“劳资合作”、“工人参加管理”等措施,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D.宣扬“资本民主化”、“人民资本主义”思想;
E.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以此宣扬人人都是企业“主人”
130.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几次扬弃包括( )
A.资本家个人所有制产生; B.股份公司的产生; C.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E.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
1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全面社会化内容包括( )
A.技术; B.生产; C.劳动; D.资本; E.管理
132.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主义革命( )
A.可能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B.可能在资本主义最发达国家取得胜利;
C.肯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D.只能在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链条最薄弱环节取得胜利;
E.只能在一个或几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13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由于(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容纳生产力继续发展;
C.资本主义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统治经验;
D.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E.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