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专项训练11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5-10 21:16:00
3.论述利用群体约定培养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的基本操作程序。
答案: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具体程序操作如下:
①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②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③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④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⑤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
⑥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⑦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如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4.论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答案:一般来说,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①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依从阶段的特征表现为;行为、观点是受外界影响而被迫发生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②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认同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榜样的特点、榜样行为的性质、示范的方式等都影响着认同。
③内化。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