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化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生物化学资料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5-31 21:03:27
 一、填空题:
1、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
2、生物化学的内容包括生命有机体的化学组成;细胞中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组织器官机能生物化学。
1、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有C,H,O,N
2、不同蛋白质的含(N)量较恒定,平均含量为(16)%。
3、当氨基酸处在某一pH值溶液中时,它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等,此时的氨基酸成为 (两性离子),该溶液的pH值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在蛋白质多肽链中的(排列顺序)。
5、在蛋白质分子中,一个氨基酸的α碳原子上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α碳原子上的(羧基)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键叫(肽键),它是蛋白质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键。
6、蛋白质颗粒表面的(水膜)和(电荷)是蛋白质亲水胶体稳定的两个因素。
7、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征是(生物学活性)丧失,(理化性质)性质改变,(溶解度)降低。
8、按照分子形状分类,蛋白质分为(球状蛋白)和(纤维状蛋白)。按照组成分分类,分子组成中仅含氨基酸的称(单纯蛋白),分子组成中除了蛋白质部分还有非蛋白质部分的称(结合蛋白)。
9、如测得1克样品含氮量为10mg,则蛋白质含量为(6.25)%。
10、在20种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有(Asp)和(Glu)2种,能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是(Cys)。
11、蛋白质中的(Tyr)、(Phe)和(Trp)3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因而使蛋白质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
12、精氨酸的pI值为10.76,将其溶于pH7的缓冲液中,并置于电场中,则精氨酸应向电场的(负极)方向移动。
1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α-螺旋)和(β-折叠)。
14、α-螺旋结构是由同一肽链的(羰基上的氧)和 (亚氨基上的氢)间的(氢)键维持的,螺距为(0.54nm),每圈螺旋含(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0.15nm)。天然蛋白质分子中的α-螺旋大都属于(右)手螺旋。
15、氨基酸一般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而(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
16、维持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有(肽键)和(二硫键);维持二级结构靠(氢)键;维持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靠(次级键;
)键。
17、GSH的中文名称是(谷胱甘肽),它的活性基团是(巯基)。
18、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当达到一定的盐饱和度时,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小)并(沉淀析出),这种现象称为(盐析),蛋白质的这种性质常用于(蛋白质分离)。
19、用电泳方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在一定的pH条件下,不同蛋白质的(带电荷数量)、(分子大小)和(分子形状)不同,因而在电场中移动的(方向)和(速度)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得到分离。
20、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负)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正)离子形式存在。
21、维持蛋白质构象的作用力包括氢键,盐键,二硫键,疏水力,范德华力
22、维持蛋白质四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
23、抗体是一类(免疫)球蛋白。
23、我国科学家于1965年首次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蛋白质。
24、天然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NH2-CHR-COOH)。
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Watson Crick)于(1953)年提出的。
2、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
3、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RNA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4、核酸的特征元素(磷)。
5、DNA双螺旋的两股链的顺序是(反向平行互补)关系
6、B型DNA双螺旋的螺距为(3.4nm),每匝螺旋有(10)对碱基,每对碱基的转角是(36º)。
7、在DNA分子中,一般来说G-C含量高时,比重(大),Tm(熔解温度)则(高),分子比较稳定。
8、在(退火)条件下,互补的单股核苷酸序列将缔结成双链分子。
9、(m)RNA分子指导蛋白质合成,(t)RNA分子用作蛋白质合成中活化氨基酸的载体。
10、DNA变性后,紫外吸收(增加),粘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生物活性将(丧失)。
11、因为核酸分子具有(嘌呤)、(嘧啶),所以在(260)nm处有吸收峰,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12、双链DNA热变性后,或在pH2以下,或在pH12以上时,其OD260(增加),同样条件下,单链DNA的OD260 (不变)。
13、mRNA在细胞内的种类(多),但只占RNA总量的(5%),它是以(DNA)为模板合成的,又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14、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碱基堆积力),其次是(氢键),大量存在于DNA分子中的弱作用力如(离子键)也起一定作用。
15、tRNA的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三级结构呈(倒L)形,其3'末端有一共同碱基序列(CCA)其功能是(携带活化氨基酸)。
16、常见的环化核苷酸有(cAMP)和(cGMP)。其作用是(第二信使) ,他们核糖上的(3')位与(5')位-OH与磷酸环化。
17、真核细胞的mRNA帽子由(7-甲基鸟苷)组成,其尾部由(polyA)组成,他们的功能分别是(与蛋白质合成起始有关),(增加转录活性)。
18、DNA在水溶解中热变性之后,如果将溶液迅速冷却,则DNA保持(单链)状态;若使溶液缓慢冷却,则DNA重新形成(双链)。
19、RNA中常见的碱基是A  C  G  U。
20、染色体是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的。
21、核酸是由(碱基)、(戊糖)和(磷酸)组成的,其(碱基)又可分为(嘌呤)碱和(嘧啶)碱。
22、、核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是(碱基)、(戊糖)和(磷酸)。
23、嘌呤环上的第(9)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1)位碳原子相连形成(嘌呤)核苷。
24、嘧啶环上的第(1)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1)位碳原子相连形成(嘧啶)核苷。
25、DNA双螺旋结构中A、T之间形成(2)个(氢)健,而G、C之间形成(3)个(氢)健。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
2、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和受调控等催化特点。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
4、全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酶蛋白)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辅助因子)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5、辅助因子包括(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等。其中(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需要(化学方法)除去,(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以用(透析) 除去。
6、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分为六类氧化还原酶类 转移酶类 水解酶类 裂解酶类 异构酶类和合成酶类
7、根据国际酶学委员会的规定,每一种酶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醇脱氢酶的编号是EC1.1.1.1,EC代表(酶学委员会 氧化还原酶类),4个数字分别代表作用于-CHOH,氢受体是NAD+NADP+ 编号1
8、根据酶的专一性程度不同,酶的专一性可以分为绝对专一性 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
9、酶的活性中心包括(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个功能部位,其中(结合部位)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催化部位)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
10、pH值影响酶活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影响(酶分子的解离状态)。
11、温度对酶活力影响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较低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另一方面(高温范围内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12、磺胺类药物可以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酶,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13、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14、醛缩酶属于第(四)大类的酶。  
15、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因为它是(对氨基苯甲酸)结构类似物,能(竞争)性地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酶的活性。
16、在某一酶溶液中加入GSH能提高此酶的活力,那么可以推测(巯基)基可能是酶的必需基团。
17、EC3.1.1.11应为(水解) 酶类。
18、维生素是人和动物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质。主要作用是作为(辅酶或辅基)的组分参与体内代谢。
19、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质)性质,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20、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形成的辅酶是(TPP),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羧化酶)和(转酮酶)的辅酶,维生素B1缺乏症是(脚气病)。
21、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在生物体内以(FMN)和(FAD)形式存在,它们是(氧化还原)酶的辅基,其作用是(氢的载体)。
22、泛酸又称(遍多酸),形成的辅酶是(辅酶A)_,在代谢过程中作为(酰基转移酶)的辅酶,参与(酰基)运载。
23、维生素PP又称(维生素B5),有(烟酸),(烟酰胺)两种形式,其辅酶形式是(NAD+)与(NADP+),作为(脱氢)酶的辅酶,起递(氢)作用。
24、生物素又称(维生素H)或(维生素B7),是(羧化酶)的辅酶,在(二氧化碳)的固定中起重要的作用。
25、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是唯一含(钴)_的维生素,有多种辅酶形式。其中(5’-脱氧腺苷钴胺素)是变位酶的辅酶,(甲基钴胺素)是转甲基酶的辅酶,缺乏症是(恶性贫血症)。
26维生素B6包括三种物质:(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参与代谢的是(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其功能是参与氨基酸的(转氨作用)、(脱羧作用)和(消旋作用)。
27、叶酸以其(还原型)起辅酶的作用,它有(二氢叶酸)和(四氢叶酸)两种还原形式,后者的功能作为(一碳单位)载体,叶酸缺乏症是(恶性贫血症)。
一、填空题;
1、生物氧化有三种方式:(脱氢)、(加氧)和(脱电子)。、
2、生物氧化是氧化还原过程,在此过程中有(酶)、(辅酶)和(电子传递体)参与。
3、原核生物的呼吸链位于(细胞膜),真核生物的呼吸链位于(线粒体)。
6、生物分子的E0`值小,则电负性(大),供出电子的倾向(大)。  
7、生物体内高能化合物有焦磷酸化合物、酰基磷酸化合物、烯醇磷酸化合物、胍基磷酸化合物、硫酯化合物、甲硫键化合物等类。
8、细胞色素a的辅基是(血红素A)与蛋白质以(非共价键)键结合。
9、在无氧条件下,呼吸链各电子传递体都处于(  还原  )状态。
10、NADH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复合物I、复合物III、复合物IV
11、磷酸甘油与苹果酸经穿梭后进入呼吸链氧化,其P/O比分别为(2)和(3)。
12、举出三种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缬氨霉素、解偶联蛋白
13、举出两例生物细胞中氧化脱羧反应(丙酮酸脱氢酶系)、(异柠檬酸脱氢酶)的酶。
14、生物氧化是(有机物质)在细胞中(分解氧化),同时产生(可利用的化学能)的过程。
16、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释放的自由能大于20.92KJ/mol)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ATP),被称为能量代谢的(即时供体)。
17、真核生物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线粒体内膜)。
18、以NAD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参与(呼吸)作用,即参与从(底物)到(氧)的电子传递作用;以NADP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上的(电子)转移到(生物合成)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产物上。
19、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低氧还电位)的载体依次向(高氧还电位)的载体传递。
20、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重组实验证实了线粒体内膜含有(电子传递链的酶系),内膜小瘤含有(F1-F0复合体)。
21、鱼藤酮、抗霉素A、CN-、N3-、CO的抑制作用分别是(NADH和CoQ之间)、(Cytb和Cytc1之间)和(Cytaa3和O2之间)。
22、动物体内高能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两种。
23、H2S使人中毒机理是(  与氧化态的细胞色素aa3结合,阻断呼吸链  )。
24、线粒体呼吸链中电位跨度最大的一步是(  Cytaa3和O2之间         )。
24、在离体的线粒体实验中测得β-羟丁酸的磷氧比为2.4~2.8,β-羟丁酸氧化时脱下的氢是通过(NADH呼吸链)呼吸链传递给氧的,能生成(3)分子ATP。
25、典型的呼吸链包括(NADH)和(FADH2)两种,这是概括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初始受体)不同而区别的。
25、磷酸源是指(贮存能量的物质)。脊椎动物的磷酸源是(磷酸肌酸),无脊椎动物的磷酸源是(磷酸精氨酸)。
26、每对电子从FADH2转移到(     CoQ )必然释放出两个氢质子进入线粒体基质中。
26、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论点是:呼吸链组分定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其递增氢体有(质子泵)作用,因而造成内膜两侧的(氧化还原电位)差,同时被膜上(ATP)合成酶所得用,促使ADP磷酸化为ATP。
27、细胞色素aa3辅基中的铁原子有(5个)结合配位键,它还保留(1个)游离配位键,所以能和(O2)结合,不能和(CO)、(CN)结合而受到抑制。
28、体内二氧化碳的生成不是碳与氧的直接结合,而是(      有机酸脱羧生成的    )
29、线粒体内膜外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NAD);而线粒体内膜内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FAD)。
填空题;1、蔗糖是由 (葡萄糖)、(果糖)组成的二糖。
2、糖苷键有两种类型:(1,4糖苷键) 和(1,6糖苷键)。 
3、纤维素是由(ß-D葡萄糖、ß-1)组成,它们之间通过(4-糖苷键)糖苷键相连。
4、淀粉分为(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两种类型。
6、蛋白聚糖是由(糖胺聚糖)和(多肽链)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7、多糖按组成可分为两类:(同多糖)、(杂多糖)。
8、乳糖是由一分子(ß-D-半乳糖分子)和一分子(α-D-葡萄糖)组成,它们之间通过(ß,α-1,4糖苷键)糖苷键。
9、蔗糖是由一分子(ß-D-果糖)和(α-D-葡萄糖)组成,它们之间通过(α,ß-1,2糖苷键)糖苷键相连。
10、糖肽键主要有(N-糖肽键)和(O-糖肽键)两种类型。
11、糖胺聚糖是一类由(己糖醛酸)和(己糖胺)组成的杂多糖。
12、糖类按水解程度分为(单糖)、(寡糖)、 (多糖)。
13、(淀粉)是植物的贮能多糖;(糖原)是人和动物体内的贮能多糖.
14、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的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
15、多糖根据组成不同分(同多糖)和(杂多糖)。
一、填空题:
1、α-淀粉酶和 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α-1,4糖苷键)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      2        )分子ATP。
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已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       磷酸甘油脱氢酶      )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6、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6)ATP。
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     甘油醛-3-磷酸       )的氧化。
8、延胡索酸在(延胡索酸酶)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分类中的(氧化还原酶)酶类。
9、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2)阶段,分别称为(氧化阶段)、(非氧化阶段)其中两种脱氢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它们的辅酶是(NADP+)。
12、糖酵解在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同时生成(ATP)和(NADH)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14、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催化。
16、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对(丙酮酸)亲和力特别高,主要催化(丙酮酸——乳酸)反应。
17、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1,3-二磷酸甘油酸) 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8、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乳酸)、(甘油)和(氨基酸)。
19、参与 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为TPP;NAD+;FAD;CoA;硫辛酸;Mg
20、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二碳单位的酶为(转酮醇酶),其辅酶为(TPP);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三碳单位的酶为(转醛醇酶)。
21、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它们是α–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酸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22、催化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它需要(ATP)和(GTP)作为辅因子。
23、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UDPG),糖原分解的产物是G-1-P。
24、将糖原磷酸解为G-1-P,需(糖原磷酸化酶、转移酶、脱支酶)三种酶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1、生物膜所含的脂类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
2、脂类化合物具有的共同特性(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
2、固醇类化合物的核心结构是(环戊烷多氢菲)
3、按化学组成,脂质大体分为(单纯脂、复合脂、衍生脂)三大类。
4、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
1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分为四个阶段,即: 脂肪酸的活化  ,   脂肪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  ,脂酰辅酶A的 –氧化 和 脂肪酸完全氧化和ATP的合成  。
2 糖类物质可依据其水解情况分为  单糖  , 寡糖  、  多糖    。
3、ATP  酶             ADP          +     Pi        +   能量    
4、脂肪是由   脂肪酸   和     醇     缩合脱水形成的酯
5运动时骨骼肌的三个供能系统是 磷酸原 、 糖酵解 、 有氧代谢   。
6、三羧酸循环是 脂质  , 蛋白质   和  糖    代谢的共同最终途径。
7、糖在体内主要有两条途径进行分解供能: 糖原的合成 ,和  糖异生 。    8、糖和脂肪酸均可分解成     丙酮酸    ,进入三羧酸循环。
9、骨骼肌细胞内ATP再合成的途径是①磷酸肌酸分解②糖酵解③ 有氧代谢
4、乳酸代谢的基本途径有三条,即乳酸的氧化,乳酸的糖异生,在肝脏合成其他物质 。
10、糖的有氧氧化分为3个阶段。即:  葡萄糖或糖原氧化分解为丙酮酸 ,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   。
11、经NADH呼吸链递H递电子释放出的能量可生成  3     分子ATP,而经FADH2呼吸链递H递电子释放出的能量则可生成   2    分子ATP。
12、请在后面的空内填写三种可异生为葡萄糖的非糖物质,即: 丙酮酸   ,   甘油  乳酸     ,   生糖氨基酸    。
    13、肌乳酸与血乳酸之间的浓度平衡大约需要   4-10      分钟。
    14、大强度运动2——3分钟时,主要供能系统是 糖酵解供能系统   。
   
15、构成呼吸链的主要成分有5种,即: NADH脱氢酶   , 琥珀酸脱氢酶  ,细胞色素C还原,细胞色素C氧化酶    。
  
17、蔗糖可水解为  果糖   和   葡萄糖     。
18、脂肪可水解为   CO2  和    H2O          。
19、ATP水解释能量,同时可生成                 和    ADP      。
20、构成全酶的辅助因子有    氢   ,  氧   、  氮    。
22、乳糖可水解为  半乳糖  ,   葡萄糖    。
23、高能化合物水解时释放的标准自由能应高于   21    KJ/mol,请列举3种高能化合物 ATP  ,    Pi   ,   ADP    。
24、运动结束后ATP恢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           ,这样在运动后        ATP已大部分恢复,ATP基本恢复时间是                        。
25、投掷、跳高的主要供能系统是   磷酸原供能系统            ,1500米跑的主要供能系统是 糖酵解供能系统 ,马拉松跑的主要供能系统是  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
26、影响肌糖原利用的因素有   运动强度  、  持续时间 ,  运动方式  、   纤维类型  和   训练水平  。
27、存在于植物中的多糖通常叫  淀粉  和  纤维素 ,而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的多糖则称为  糖原   。
28、乙酰辅酶A可由  丙酮酸        和         分解而来。
29、人体内糖的储存形式是 结合糖和 自由型糖 而糖的运输形式是游离态的糖。
30、血浆脂蛋白的4种形式是①                  ②                 
③                  和④                     。
 
33、构成人体物质组成的无机分子有2种,即:   水  和   民机盐   。
34、酶按分子组成可分为: 单纯酶   ,  结合酶  和                。
35、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  高效性  ,  高度专一性  和  可调控性   。
3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底物浓 , 酶的浓度  ,  PH  , 温度  ,                 和 激活剂  。   抑制剂   
生物化学填空题
 人体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 氨基酸 ,共有 20 种。(P8)
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均属于 L-α-氨基酸 ,除 甘氨酸 外。(P8)
 体内有三种含硫氨基酸,它们是甲硫氨酸、 半胱氨酸 和 胱氨酸 。(P9)
 谷胱甘肽的第一个肽键由 γ 羧基与半胱氨酸的氨基组成,其主要功能基团为 半胱氨酸的巯基 。(P12)
 体内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至少具备 三级 结构,有的还具有 四级 结构。(P13)
 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 蛋白质的分子中某一段肽链 的相对空间位置,并 不涉及 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P14)
 α-螺旋的主链绕 中心轴 作有规律的螺旋式上升,走向为 顺时针 方向,即所谓的 右手 螺旋。(P15)
 血红蛋白是含有 血红素 辅基的蛋白质,其中的 二价铁 离子可结合1分子 O2。(P26)
 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大多数在酸性溶液中带 正 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 负 电荷。当蛋白质的净电荷为 零 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 等电点 。(P30 P10)
 蛋白质变性主要是其 空间 结构遭到破坏,而其 一级 结构仍可完好无损。(P31)
 蛋白质可与某些试剂作用产生颜色反应,可用作蛋白质的 定性 和 定量 分析。常用的颜色反应有 茚三酮反应 和 双缩脲反应 。(P31)
 蛋白质颗粒在电场中移动,移动的速率主要取决于 蛋白质的表面电荷量 和 分子量 ,这种分离蛋白质的方法称为 电泳 。(P33)
 用凝胶过滤分离蛋白质,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在柱子中滞留的时间较 长 ,因此最先流出凝胶柱的蛋白质,其分子量最 大 。(P34)
 嘌呤和嘧啶环中均含有 共轭双键 ,因此对 260nm的紫外线 有较强吸收。(P40)
 碱基 和核糖或脱氧核糖通过 糖苷 键形成核苷。(P41)
 脱氧核苷酸或核苷酸连接时总是由 前一个核苷酸的3′-羟基 与 下一位核苷酸的5′-磷酸 形成3′,5′-磷酸二脂键。(P41)
 体内常见的两种环核苷酸是 环腺苷酸cAMP 和 环鸟苷酸cGMP 。(P42)
 在典型的DNA双螺旋结构中,由磷酸戊糖构成的主链位于双螺旋的 外侧 ,碱基位于 内侧 。(P45)
 DNA分子的两条链呈反平行走向是由于 核苷酸连接的方向性 和 碱基间氢键形成的限制 。(P45)
 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 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 ,纵向则靠 疏水性碱基堆积力 维持。(P45)
 大多数真核生物成熟的mRNA 的一级结构的5′端是 m7GpppN帽子结构 ,3′端是 多聚A尾 。(P53~54)
 tRNA 均具有 三叶草形 二级结构和 倒L型 的共同三级结构。(P56)
 Tm值与DNA的 分子大小 和所含碱基中 G+C 的 比例 成正比。(P61)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识别 DNA特异序列 的 内切 核酸酶。(P62)
 酶所催化的反应称为 酶促反应 ,酶所具有催化反应的能力称为 酶活性 。(P64)
 对于结合酶来说, 辅助因子 上的某一部分结构往往是 活性中心 的组成成分。(P65)
 同工酶指催化的化学反应 相同,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 不同 的一组酶。(P67)
 酶的特异性包括 绝对 特异性,相对 特异性与 立体异构 特异性。(P69)
 L-氨基酸氧化酶只能催化L-氨基酸氧化,对D-氨基酸无作用,这是因为该酶具有 立体异构 的特异性。(P69)
 酶催化反应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 活化能 ,不改变反应的 平衡常数 。(P70)
 酶促反应的 初速度 是指反应刚刚开始时,各种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尚未发挥作用时的 反应速度 。(P71)
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 一半 时的 底物 浓度。(P73)
 当Km值近似 等于 ES的解离常数Ks时,Km值可用来表示酶与底物的 亲和力 。(P73)
 在酶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作图呈 矩形 双曲线,双倒数作图呈 直 线。(P73)
 不可逆性抑制剂常与酶的 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 以 共价 键相结合。(P75)
 可逆性抑制作用中, 竞争性 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相结合, 非(反)竞争性 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相结合。(P76~79)
 竞争性抑制剂使酶对底物的表观Km 增大 ,而Vmax  不变 。(P77)
 糖的运输形式是 葡萄糖 ,储存形式是 糖原 。(P87)
 糖酵解途径中的两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分别由 磷酸甘油酸激酶 和 丙酮酸激酶 催化。(P90)
 6-磷酸果糖激酶-1的变构抑制剂是 ATP 和 柠檬酸 。(P90)
 6-磷酸果糖激酶-2是一双功能酶,同时具有 6-磷酸果糖激酶-2 和 果糖二磷酸酶-2 两种活性。(P91)
 肌糖原酵解的关键酶有 己糖激酶 、 6—磷酸果糖激酶—1 和丙酮酸激酶。(P91)
 目前已知有3个反应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ATP,其中有一个反应由丙酮酸激酶催化,催化另2个反应的酶是 琥珀酸CoA合成酶 和 磷酸甘油酸激酶 。(P96 P90)
 成熟红细胞所需能量主要来自 葡萄糖酵解 ,因为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 有氧氧化 。(P93)
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是有丙酮酸脱氢酶、 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 和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组成的。(P94)在一轮三羧酸循环中,有 1 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有 4 次脱氢反应。(P95)
 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的酶是 异柠檬酸脱氢酶 和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P96)
 1mol葡萄糖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净生成 30 或 32 molATP。(P100)
 肝糖原合成和分解的关键酶分别是 糖原合成酶 和 糖原磷酸化酶。(P105~106)
 糖异生的原料有 乳酸 、甘油 和生糖氨基酸。(P109)
 调节血糖浓度最主要的激素是 胰岛素 和 胰高血糖素 。(P116)
 肝糖原分解代谢主要受 胰高血糖素 调控,而肌糖原分解代谢主要受 肾上腺素 调控。(P116)
 长链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由 肉碱 携带 ,限速酶是 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P126)
 当体内葡萄糖有富余时,糖在体内很容易转变为脂,因为糖分解产生的 乙酰CoA 可作为合成脂肪酸的原料,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 NADPH+H+ 可为脂酸合成提供还原当量。(P131~132)
 脂肪酸生物合成在细胞的 胞液 中进行,关键酶是 CoA羧化酶 。(P131~132)
 丙二酰CoA 是脂肪酸生物合成的活性碳源,它是乙酰辅酶A经 乙酰CoA羧化 酶催化生成。(P132)
 脂肪酸生物合成的供氢体是NADPH+H+ ,它来源于 磷酸戊糖途径 。(P133 P103)
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有两条途径,分别是 甘油一酯途径 和 甘油二酯途径 。(P135)
 参与卵磷脂、脑磷脂生物合成的三磷酸核苷酸是 ATP 和 CTP 。(P141)
 胆固醇生物合成在细胞的 胞液 中进行,关键酶是 HMG CoA还原酶 。(P146~147)
 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升高能抑制 HMG CoA还原 酶的活性,增加 内质网脂酰CoA胆固醇脂酰转移 酶的活性。(P147 P154)
 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浆脂质中的 甘油三酯 和 胆固醇 也会 升高。(P151)
 血浆脂蛋白 CM 和 VLDL 升高。均会使血浆甘油三酯升高。(P151)
 含甘油三酯最多的人血浆脂蛋白是 CM 和VLDL 。(P151)
 LDL中的载脂蛋白主要是 ApoB100 ,脂质主要是 胆固醇酯 。(P151)
 含胆固醇最多的人血浆脂蛋白是 LDL ,含蛋白质最多的人血浆脂蛋白是 HDL 。(P151)
 含apoAI最多的人血浆酯蛋白是 HDL ,含apoB100最多的人血浆脂蛋白是 LDL 。(P151)
 ApoCⅢ能抑制 LPL 酶的活性和肝脏apoE 的功能。(P152)
 位于血浆脂蛋白表面的是 亲水 基团,而位于其内核的是 胆固醇酯(CE)及甘油三酯(TG) 。(P153)
 LDL受体能识别和结合载脂蛋白 B100 和载脂蛋白 E 的脂蛋白。(P154)
 催化血浆胆固醇酯化的酶是 LCAT ,催化细胞内胆固醇酯化的酶是ACAT 。(P154~155)
 LCAT(血浆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由 肝细胞 合成,在 血浆中 发挥催化作用。(P410 P155)
 NADH-泛醌还原酶就是复合体 Ⅰ ,它含有辅基 FMN 和Fe-S。(P160)
 辅酶Q的化学本质是 醌 类化合物。CoQ10符号中的10代表由 10个异戊二烯组成的侧链 。(P161~162)
 两条呼吸链在复合体 Ⅲ 外汇合,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独有的复合体是 复合体Ⅱ 。(P161 P166)
 呼吸链复合体Ⅲ又可称为 细胞色素b-c1复合体 ,它除含有辅助成分Fe-S外,还含有辅基 铁卟啉 。(P163~164)
 在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中,可进行偶联磷酸化的是复合体Ⅲ和复合体 Ⅳ ,后者又可称之为 细胞色素c氧化酶 。(P164)
 脂酰CoA脱下的2H通过 琥珀酸 氧化呼吸链氧化,β-羟丁酸脱下的2H通过 NADH 氧化呼吸链氧化。(P166)
 在呼吸链中,远离O2的组分其标准电极电位是 低 的,计算自由能和电位变化关系的基本公式是 △G⊙=-nF△E⊙ 。(P167)
 解偶联剂DNP的化学本质是 二硝基苯酚 ,其解偶联的主要机理是 破坏线粒体内膜内外的质子电化学梯度 。(P170)
 解偶联蛋白解偶联的主要机理是 在线粒体内膜中形成H+通道而不能形成ATP  。(P171)
 寡酶素可抑制ATP的生成和 呼吸链电子传递 。(P171)
 催化ATP+CDP→ADP+CTP的酶是 核苷二磷酸激酶 ,催化磷酸肌酸+ADP→肌酸+ATP的酶是 肌酸激酶 。(P173 P200)
 线粒体内膜有多种物质的转运蛋白,常是两种物质反向交换,例如ATP和ADP、苹果酸和α-酮戊二酸。除此之外,还有① 天冬氨酸(Asp) 与 谷氨酸(Glu) 、② 脂酰肉碱 与 肉碱 借转运蛋白反向交换。(P175 P126)
 催化RH2+H2O2→R+2H2O反应的酶是 过氧化氢 酶,催化ROOH+2GSH→G-S-S-G+H2O+ROH反应的酶是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酶。(P176)
 心脏组织中含量最高的转氨酶是 谷丙转氨酶 ;肝组织中含量最高的转氨酶是 谷草转氨酶 。(P187)
 转氨酶的辅酶是 磷酸吡哆醛 ;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是 磷酸吡哆醛 。(P187 P196)
 肠道氨吸收与肾分泌氨均受酸碱度影响。肠道pH偏 碱 时,氨的吸收增加;尿液pH偏 酸 时,有利于氨的分泌与排泄。(P190)血液中转运氨的两种主要方式是: 丙氨酸 和 谷氨酰胺 。(P190)
 催化氨与谷氨酸生成谷氨酰胺的酶是 谷氨酰胺 合成酶;催化谷氨酰胺分解成氨与谷氨酸的酶是 谷氨酰胺 酶。(P191)
 肝细胞中的氨基甲酰磷酸可分别参与合成 尿素 和 嘧啶核苷酸 。(P193 P215)
 肝细胞参与合成尿素中两个氮原子的来源,第一个氮直接来源于 氨 ,第二个氮直接来源于 天冬氨酸 。(P193~194)
 肝细胞参与合成尿素的两个亚细胞部位是 线粒体 和 胞浆 。(P195)
 谷氨酸脱羧基后生成 γ-氨基丁酸 ,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组氨酸脱羧基后生成 组胺 ,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P196)
 体内某些氨基酸脱羧基后可生成多胺类物质。例如鸟氨酸脱羧基生成的腐胺,可进一步转变成 精脒 和 精胺 ,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P197)
 一碳单位代谢的运载体是 四氢叶酸  ,其生成的重要酶是 二氢叶酸还原酶 。(P197)
 一碳单位主要来源于丝氨酸、甘氨酸、 组氨酸 及 色氨酸 的代谢。(P198)
 ATP与 肌酸 反应生成CP(磷酸肌酸),催化该反应的酶是 肌酸激酶(CK) 。(P200)
 甲硫氨酸循环中,产生的甲基供体是 S-腺苷甲硫氨酸 ,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辅酶是 维生素B12 。(P201)
 正常情况下,体内苯丙氨酸的主要代谢途径是经羟化作用生成 酪氨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苯丙氨酸羟化酶 。(P202)
 酪氨酸代谢可生成儿茶酚胺,其包括 多巴胺 、 去甲肾上腺素 和肾上腺素。(P203)
 酪氨酸经 酪氨酸 酶作用生成黑色素,白化病时 酪氨酸 酶缺陷。(P203)
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酶是PPRP合成酶 和PPRP酰胺转移酶 。(P208~210)
 核苷酸合成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是 反馈调节 ,其生理意义是 既满足对核苷酸的需要,又避免营养物质及能量的浪费 。(P210)
 在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中HGPRT催化合成的核苷酸是 IMP 和 GMP 。(P211)
 体内脱氧核苷酸是由 核糖核苷酸 直接还原而生成,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核糖核苷酸还原 酶。(P211)
 核苷酸抗代谢物中,常用嘌呤类似物是 6-巯基嘌呤(6MP) ;常用嘧啶类似物是 5-氟尿嘧啶(5-FU) 。(P213、P218)
 氨基碟呤(MTX)干扰核苷酸合成是因为其结构与 叶酸 相似,并抑制 二氢叶酸还原 酶,进而影响一碳单位的代谢。(P214)
 核苷酸抗代谢物中,叶酸类似物竞争性抑制 二氢叶酸还原 酶,从而抑制了 二氢叶酸及四氢叶酸 的生成。(P214)
 叶酸的类似物-氨基蝶呤等的结构与叶酸相似是FH2转变为FH4时 二氢叶酸还原酶 的抑制剂,在阻断FH4生成的同时,可抑制 胸腺嘧啶核苷酸 的合成,因而具有抗癌作用。(P214)
 细胞内乙酰CoA堆积的主要原因是 草酰乙酸不足 和 脂酸大量氧化 。(P222)
 脑是机体耗能的主要器官之一,正常情况下,主要以 葡萄糖 作为供能物质,长期饥饿时,则主要以 酮体 作为能源。(P225)
 关键酶所催化的反应具有下述特点:催化反应的速度 最慢 ,因此又称限速酶;催化 单向或非平衡 反应 ,因此它的活性决定于整个代谢途径的方向;这类酶常受多种效应剂的调节。(P226)
 酶的化学修饰主要有磷酸化与脱磷酸, 乙酰化与脱乙酰化 , 甲基化与去甲基化 ,腺苷化与脱腺苷及SH与-S-S-互变等,其中磷酸化与脱磷酸化在代谢调节中最为多见。(P228)
 化学修饰调节最常见的方式是磷酸化,磷酸化可使糖原合成酶活性 降低 ,磷酸化酶活性 增加 。(P228)
 酶含量的调节主要通过改变酶 合成 或 降解速度 以调节细胞内酶的含量,从而调节代谢的速度和强度。(P230)
 植物中含有β-胡萝卜素,它可被小肠粘膜的 β-胡萝卜素加双氧 酶作用,使其分子中部加氧断裂,分解为 视黄醛 ,后者再还原为 视黄醇 。(P433)
 维生素A的活性型包括 视黄醇 , 视黄醛 , 视黄酸 。(P434)
 体内的维生素D3在肝及肾脏被羟化为 1,25-(OH)D3 ,这也是维生素D3的 活性 型。(P435)
 维生素E因对 氧 十分敏感,且易于 氧化 ,所以能保护许多物质免遭氧化,因而有抗氧化作用。(P437)
 维生素B1在体内的活性型为TPP,它是体内催化 α-酮酸氧化脱羧酶复合物 及 转酮酶 的辅酶。(P439)
 维生素B2在体内的活性型为 FAD 及 FMN ,分别可作为黄素酶的辅基。(P439)
 维生素PP在体内的活性型为 NAD+ 及 NADP+ ,它们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P440)
 泛酸在体内经肠道吸收后几乎全部用于 4-磷磷酸泛酰巯基乙胺 的合成,该物质是 酰基转移酶 的辅酶。(P440)
 生物素是体内多种 羧化 酶的辅酶,参与体内 CO2 的羧化过程。(P441)
 维生素B6在体内的活性型为 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P442)
 磷酸吡哆醛及磷酸吡哆胺是维生素B6在体内的活性型,它们分别是 转氨酶 及 脱羧酶 的辅酶。(P442)
 叶酸在体内的活性型为 四氢叶酸 ,它是体内 一碳单位转移酶 的辅酶。(P442)
 维生素B12是 甲硫氨酸合成酶 的辅酶,当其缺乏时可影响核苷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可引起 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P443)
 维生素C可在谷胱甘肽还原酶的作用下使 氧化型谷胱甘肽 转变为 还原型谷胱甘肽 ,对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十分重要。(P444)
1.根据OD260/OD280的比值可判断核酸样品的纯度,纯双链DNA的OD260/OD280 约为___________,纯RNA的OD260/OD280约为________________。
①1.8 ②2.0(2分)
2.在核酸研究中,常用的两种电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 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2分)
3.科学家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1953年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①J.D.Watson(华生) ②F.H.C.Crick(克里克)(2分)
4.核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对波长
_____________的光有强烈吸收。
①嘌呤碱 ②嘧啶碱 ③260nm(3分)
5.tRNA的二级结构呈_______________形,其三级结构的形状象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三叶草 ②倒L字母(2分)
6.B型DNA双螺旋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碱基对构成的平面________________螺旋纵轴,相邻两个碱基对上下间隔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
①互补的 ②垂直于 ③0.34nm(3分)
7.维生素D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它在人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类固醇(1分)②1,25-二羟D3(1分)
8.在嘌呤核苷酸的从无到有生物合成途径中所需要的维生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叶酸(1分)②维生素PP(1分)
9.Sutherland在激素作用机理方面的贡献是提出_______________学说,这个学说与核苷酸类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①第二信使(1分) ②cAMP(1分)
10.当血中钙离子浓度高出正常值时,引起________________分泌增加,当血钙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引起_______________分泌增加。
①降钙素(1分) ②甲状旁腺素(1分)
11.蛋白质之所以在280nm处具有强的紫外光吸收主要是由于它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①色氨酸(1分) ②酪氨酸(1分)
12.维持蛋白质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有氢键、盐键、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①二硫键(1分) ②疏水键(1分) ③范德华力(1分)
13.血红蛋白(Hb)与氧结合过程所呈现的______________效应,是通过Hb的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①协同(1分) ②变构(1分)
14.Pauling等人提出的蛋白质α螺旋模型,每圈螺旋包含________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_____________。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____________,并旋转100°角。
①3.6(1分) ②0.54nm(1分) ③0.15nm(1分)
15.已知在某些真核生物中被____________________识别的启动子位于基因内。
RNA聚合酶Ⅲ(1分)
16.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核心酶功能是负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σ 亚基负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多核苷酸合成(1分) ②识别转录起始位置(1分)
17.dUTPase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dUTP,避免细胞内过量的dUTP,造成它掺入DNA。(1分)
18.多肽的酸碱性质主要取决于其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解离。
①α氨基(1分) ②α羧基(1分) ③侧链可解离基团(1分)
(顺序可调换)
19.三羧酸循环中大多数反应都是可逆的,但有两步反应不可逆,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①乙酰CoA+草酰乙酸→柠檬酸(1分) ②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CO2(1分)
20.糖原磷酸化酶b和糖原合成酶b都受到别构调节,前者的别构激活剂是______________,而后者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AMP(1分) ②葡萄糖-6-磷酸(1分)
21.三羧酸循环的三个限速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①柠檬酸合成酶(1分) ②异柠檬酸脱氢酶(1分) ③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1分)
22.由两分子乳酸转变成1分子葡萄糖时,需消耗______________分子ATP,___________分子GTP和_______________分子NADH。
①4(1分) ②2(1分) ③0(1分)
23.原核生物mRNA翻译的起始信号除了起始密码子___________________外,还由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①AUG(1分) ②S.D顺序(或几个富含嘌呤核苷酸的顺序)(1分)
36.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为_________________S,当Mg2+浓度降低时,解离成_____________S的
大亚基和________________S的小亚基。
①80(1分) ②60(1分) ③40(1分)
24.真核生物的mRNA 5'端的帽子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帽子结构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7-甲基鸟苷三磷酸(1分)
②作翻译起始的识别信号和保护mRNA5'端免遭核酸酶降解(1分)
25.人体必需脂肪酸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①亚油酸(1分) ②γ-亚麻酸(1分)
26.前列腺素类化合物是由一种叫做_________________的不饱和脂肪酸转变而来的。
花生四烯酸(1分)
27.直链淀粉与碘反应呈____________色,支链淀粉与碘反应呈______________色
①蓝(1分) ②紫红(1分)
28.脂肪酸合成包括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头合成途径(非线粒体系统)(1分)
②延伸合成途径(线粒体系统和微粒体系统)(1分)
29.鱼藤酮阻断电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传递。
①NADH(1分) ②CoQ(1分)
30.____________________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
乙酰CoA羧化酶(1分)
31.奇数碳脂肪酸通过β-氧化产生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①乙酰CoA(1分) ②丙酰CoA(1分)
32.严重糖尿病患者常出现‘酸中毒'或‘酮血症',这是由于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堆积的结果。
①乙酰乙酸(1分) ②β-羟丁酸(1分)
33.线粒体外膜上活化的脂酰CoA,通过______________运送机制进入_______________而进行β-氧化。
①肉碱(1分) ②线粒体基质(1分)
34.在脂肪酸的β-氧化中,脂酰CoA脱氢酶以_______________为辅酶,L-β-羟脂酰CoA脱氢酶以________________为辅酶。
①FAD(1分) ②NAD+(1分)
35.下面曲线图除表示_____________抑制作用外,还可能表示_______________抑制作用。
①不可逆(1分) ②非竞争性(1分)
36.欲使某一酶促反应的速度等于Vmax 的80% ,此时的底物浓度应是此酶的Km 值的________________倍。
4(1分)
37.测定酶的活力时,初速度对底物浓度呈___________反应,对酶浓度呈________反应。
①零级(1分) ②一级(1分)
38.呼吸链中产生ATP的三个部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细
胞色素C和分子氧之间。
①NADH和辅酶Q之间(1分) ②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c1之间(1分)
39.含有腺嘌呤的辅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①NAD+(1分) ②NADP+(1分) ③FAD(1分) ④CoASH(1分)
40.血红蛋白(Hb)与氧结合过程所呈现的______________效应,是通过Hb的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①协同(1分) ②变构(1)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