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环境(environment)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围绕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构成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第二节 环境与人的关系
环境与人体的关系是生物发展史上长期形成的一种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人体呈现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许多疾病与环境因素(大气、土壤、水、居住条件等)密切相关。深入研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阐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对于更好地利用环境因素、消除污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体由环境中摄取空气、水和食物,每天大约需要12m3的空气、2-3升的水以及1.5公斤的食物。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经过消化、分解,去粗取精,吸收、同化,组成机体细胞和组织的各种成分,并产生能量,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繁殖、生长、发育和工作等)。同时,机体又将摄入体内的不需要的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排入环境 ,在环境中又进一步的变化,作为其他(动、植物)的营养物质,再被人体所摄取。这种环境与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反复循环,以至无穷。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元素,有人对环境和人体组织中的化学元素作了全面的分析,发现构成人体组织的各种元素和环境中元素的分布丰度明显相关。
环境和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环境中各种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对人体的作用,一般保持着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是一种动态平衡。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构成及状态的任何改变(包括自然的或人为的污染),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又利用机体内部的调节及改造环境,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以维持着这种平衡,平衡的实现是保持人体经常处于健康状态的基本条件。
从原始生命出现到现在,大约经历了30-35亿年,而原始人类的出现,大约是在300万-500万年以前,人类文明史只有几千年。生物和人类都是地球环境演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命对环境既适应又矛盾,在这种对立统一的法则下,生命不断发展,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性到多样性,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生态平衡的破坏,使一些不适应的物种被消灭、淘汰;而另一些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的物种与变化了的环境又建立了新的平衡,使这些物种得以存活和发展。在人类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人体对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巨大的调节机能,以适应环境的任何异常变化,只要环境条件改变不超过人体的适应范围,就不造成机体对环境适应力平衡的破坏,人体的健康及生活能力也就不会受到影响。但人体对环境变化的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环境条件出现任何激烈的异常改变(如气象条件的剧变,自然的或人为的污染),超越了人类正常的生理调节范围,就可引起人体某些功能、结构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呈现病理变化,使人体产生疾病或影响寿命。
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否造成环境与人体之间生态平衡的破坏,取决于许多条件。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的特性、变化的强度、持续作用时间;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机体状况(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生理条件)和接触方式。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只要有环境条件的异常改变,就会对所有人群带来有害影响,而是受影响的人群比例呈现着金字塔形分布,从下往上分别为生理负荷增加(不引起生理变化),生理变化不明显,生理代偿状态、患病、死亡。
当环境因素变化对机体影响的强度属于损伤性时,常可引起生理反应的异常改变,机体呈现代偿状态,当代偿过程相对较强,机体即可保持相对的稳定,可暂时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如果这时停止接触有害因素,机体便向着健康方向恢复。如果有害因素持续作用下去,或剂量不断加强,或机体代偿能力较弱,超越了机体的适应范围,代偿发生障碍,机体出现该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特有的疾病,或使一般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当研究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应注意及早发现环境因素的异常改变对人群所引起的任何异常生理变化或临床前期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这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人和环境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它们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存在条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地球环境使猿通过劳动进化成人,并发展到今日具有高度智慧的人类。离开地球人类就不能生存,更不会发展。环境虽是物质的、客观的,但作为指定阶段特定的概念和范畴,则是对人而定的。环境离开了人就不成为环境,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环境质量的好坏制约着人类的健康和寿命,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制约着环境的变化。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造成环境污染、土地沙化、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也就是人类在污染环境的同时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努力寻求和解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到环境利益,以求得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环境与化学
1.我国的酸雨状况: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由于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因此,我国的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相当的多,其次我国是一个车辆消费大国等等原因是我国成为了受酸雨侵蚀较为严重的国家。特别是贵州,四川,江浙等一带最为严重俨然已成为了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贵州市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贵阳出现酸雨的频率几乎为100%【1】” 2.酸雨的危害
酸雨是一种带有腐蚀性的液体,对于大理石,石灰石产生腐蚀,侵蚀建筑物,会使森林遭到大面积的死亡,酸雨尤其是对碱性物质的影响较大,酸雨还对土壤有影响主要是:“导致土壤元素的大量流失,使土壤中的铝活性增加,植物长时间的吸收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还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2】”其次酸雨还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不平衡等。对人类也有较大的危害。 3.酸雨的预防与处理
一.酸雨主要是由于大量的燃烧煤炭等引起的,因此,我们要调整能源结构,尽量的用其他清洁能源来代替,运用化学的方法产生或者是发现新型能源,比如通过合适的方法大量的制造和运用氢气。还可以采用脱硫技术,使燃烧煤所产生的废气对酸雨的影响减少。
二.调整产业结构,并且可以取消一些耗能的,排放二氧化碳多的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企业还可以对其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使之污染达到最小。 三.我国是汽车消费大国,因此有必要研发新型的清洁动力燃料来代替汽油,用以减少汽车尾气对酸雨的加剧影响。
四.对于被酸雨所侵蚀过的地方可以采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的办法减少酸雨的影响,例如,可以用碱石灰中和 五.全民掺与防治酸雨,并且节能生活
(二)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甲烷等温室气体使得空气吸收和保持热量的能力增强了,从而导致了气温的升高,形成了温室效应。 2.温室效应现状:
现在全球的气温都有或多或少的升高,在过去的100年里我国平均温度升高了0.5-0.8度左右,两级冰川开始融化,海平面上升。 3.温室效应的影响:
第一.温室效应导致了两级冰川的消融,使海平面上升,一些临海的城市可能会在未来被淹没。
第二.气候反常,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还会出现一些极端天气。
第三.对农业的影响,由于温室效应使的全球的气温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应为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样就加快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农作物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 4.温室效应的处理方法:
因为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排放了温室气体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大量的植树造林用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来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其次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控制,鼓励人们购买小排放的车辆,鼓励人们乘坐公交以及清洁代步工具等,提倡低碳生活,同时也要不断的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
(三)光化学烟雾
1.光化学烟雾的成因:
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3】 2.光化学烟雾的解决方法: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调整能源结构,提倡公共交通,净化尾气,使用清洁燃料,在污染物进入大气之前,实用消烟除尘技术,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等)
(四)臭氧层空洞
1.什么是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被其吸收。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 2.臭氧层空洞形成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弗利昂等卤代烃进入到大气平流成中,因降解产生氯原子与空气中的臭氧发生链反应使臭氧分解为氧气,而氯原子则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从而循环破坏空气中的臭氧产生臭氧空洞 三.解决办法:
消费者购买带有"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
合理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在废弃电器之前,除去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
农民不用含甲基溴的杀虫剂,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选用适合的替代品,如果还没有使用甲基溴杀虫剂就不要开始使用它;
制冷维修师确保维护期间从空调、冰箱或冷柜中回收的冷却剂不会释放到大气中,做好常规检查和修理泄漏;
办公室员工鉴定公司现有设备如空调、清洗剂、灭火剂、涂改液、海绵垫中那些使用了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并制定适当的计划,淘汰它们,用替换物品换掉它们;
公司替换在办公室和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如果生产的产品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那么应该用替代物来改变产品的成分;
最后我们应该告诉我们的家人、朋友、邻居、保护环境、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让大家了解哪些是消耗臭氧层物质。
(五)水体污染的危害
1.有机物污染微生物快速繁殖,使水中缺氧,引起有机物的发酵, 分解出恶臭气体,污染环境,毒害水生生物。
2.无机物污染 使水体PH值发生变化,破坏其自然缓冲作用、消灭或抑制细菌及微生物的生长,阻碍水体自净作用。同时,增加水中无机盐类和水的硬度,给工业和生活用水带来不利因素,也会引起土壤盐渍化。 3.有毒物质的污染 毒害生物,影响人体健康,造成人们换上一些疾病并且有些是很难治疗的疾病。
4.富营养化污染 造成藻类大量繁殖,使水中缺氧,导致鱼类死亡。水中氮化合物的增加,对人畜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轻则中毒,重则致癌。 5.油的污染 不仅有害于水的利用,还造成鱼类死亡、海滩变坏,休养地、风景区被破坏,鸟类也遭到危害。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