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美术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美学》教案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5-30 10:45:59

 《美学》教案
 
目  录 
第一章  美学的研究对象(2课时)
第二章  美的本质(4课时)
第三章  形式美(2课时)
第四章  自然美(2课时)
第五章  社会美(6课时)
第六章  艺术美(6课时)
第七章  美的范畴(2课时)
第八章  美感(4课时)
第九章  美的欣赏(4课时)
第十章  美的创造(4课时)
 
第一章  美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要求】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思考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理解美育的含义、目的和途径。掌握美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运用美学的学习方法学好美学。
【教学重点】美学的定义
【教学难点】美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讲述古希腊神话故事——金苹果的故事,说明美对人具有重要作用,审美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回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第一章  美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不正确的说法。
美学知识趣谈:“女看头,男看腰”。人的美主要取决于内在美(心灵美)。
一、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
美学诞生于1750年。“美学之父”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
二、美学是一门边缘科学
美学与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有密切关系。美学属于人学,是人文科学。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中外美学家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六种不同观点。
思考题:你认为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第二课时
本人对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美学要从审美现象入手,围绕审美活动来研究审美关系。
讲解审美活动。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的学科,或者说,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美学的知识体系。
四、美学的学习方法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1、结合审美经验学习美学理论,将审美经验上升为美学理论。
2、用美学理论指导审美活动、解释审美现象,在审美实践中培养、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欣赏东汉陶塑《击鼓说唱俑》、东汉铜塑《马踏飞燕》、徐悲鸿国画《逆风》、唐代元稹的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3、学习美学理论要学习美学史,加深对美学知识的理解。
4、学习美学要学习审美文化,为审美实践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五、美育
美育的含义、目的和途径。
思考题:你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什么?为什么?
 
第二章  美的本质 
【教学要求】了解关于美的本质的不同见解,思考美的本质,理解美的起源和特征。领会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掌握美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据美的本质和特征解释审美现象。
【教学重点】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教学难点】美的本质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
古今中外关于美的本质的六种主要见解。
二、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1、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人的本质力量。
美与丑的定义。
思考题:
1、辨析“美是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2、美是肯定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请问:这里的“感性形式”能否改成“感性形象”?为什么?
 
第二课时
请学生辨析“美是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美是肯定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请问:这里的“感性形式”能否改成“感性形象”?为什么?
美与丑的关系。
生活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
区分现实生活中的丑与作为审美形态的丑。
思考题:为什么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第三课时
3、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从古代汉语“美”字的含义可以说明美的产生。
讲述劳动创造了美。
关于自然美的社会实践根源问题。
关于美的规律。
美与真、善的关系。
思考题: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第四课时
三、美的特征
1、形象性  2、感染性  3、社会性  4、新颖性
分别举例说明。
根据美的本质和特征说明审美现象。看图识美。
四、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美的相对性。美的绝对性。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举例说明。
思考题:论美的本质。
 
第三章  形式美
【教学要求】了解美的内容与形式、形式美的产生,理解形式美的含义和特征。掌握形式美的构成要素和基本规律。学会认识、运用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和规律。
【教学重点】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美的内容与形式
美的内容是在感性形式中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
美的形式是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
二、形式美及其特征
形式美的含义。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关系。
形式美的特征:1、依附性  2、抽象性  3、象征性
三、形式美的构成要素
1、色彩
色彩的视觉效果。
色彩的情感性和象征性。
思考题:请说出红色、黄色、蓝色的情感性和象征性。
 
第二课时
2、形状
不同的点、线、面、体给人的审美感受不同。
3、声音
声音的象征功能和表情功能。
讨论:惊涛拍岸的声音、暴风骤雨的声音、晴天霹雳的声音的象征功能和表情功能。
声音形象。举例说明。
声音美与音乐美的关系。
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1、整齐划一  2、对称均衡  3、比例匀称  4、节奏韵律  5、调和对比  6、多样统一
分别举例说明。
形式美法则在书法中的应用。如对称均衡、比例匀称、多样统一(参差与变化)。
思考题:形式美的规律除讲到的六条外,还有哪些?
 
第四章  自然美
【教学要求】了解自然美的作用和类型、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过程,理解自然美的含义和特征。掌握自然美的主要构成和主要风格。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认识自然物、自然现象,观察、欣赏自然美。
【教学重点】自然美的风格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然美及其特征
自然美的含义。自然美的作用。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过程。
自然美的特征:
1、自然美以自然属性为存在的必要条件,一般具有全人类性。
2、自然美一般不具有明显的功利意义,侧重于形式美。
3、自然美具有联想性、多面性和变易性。举例说明。
思考题:老虎、狮子具有美丑两重性。蚊子、苍蝇是否具有美丑两重性?为什么?
 
第二课时
二、自然美的类型
1、经过人类劳动加工改造的自然美
2、未经人类劳动加工改造的自然美
三、自然美的构成
1、色彩美  2、形状美  3、声响美  4、流动美  5、人文景观美  6、生态环境美
分别举例说明。
四、自然美的风格
1、秀丽  2、幽深  3、奇特  4、雄伟  5、壮阔  6、险峻
分别举例说明。
思考题:
1、观察、欣赏周围的自然美。
2、自然美的风格除讲到的六种外,还有哪些?
 
第五章  社会美
【教学要求】理解社会美的含义和特征,思考社会美的分类。掌握人的美、社会生活美和社会环境美的主要内容。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认识人及其生活,发现、创造社会领域中的美。
【教学重点】人的美
【教学难点】社会美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社会美及其特征
社会美的含义。
社会美的特征:
1、美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般显示出时代、民族、阶级的特征。
2、美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侧重于内容美。
3、美具有实在性、明确性和稳定性。
社会美的分类。
二、人的美
1、人的外在美
人体美。“远看身材,近看相貌,细看眼睛。” 举例说明。
姿态美。人的气质和风度。举例说明。
思考题:什么是风度美?
 
第二课时
服饰美。这是指服装和修饰的美。
服装的美:
服装美不等于着装美。
着装美要求适用、合身、协调、规范。
修饰的美:
人的外在美离不开一定的修饰。
化妆成为人类美化自身的一种重要手段。
佩戴饰物对人体也有美化作用。
分别举例说明。
思考题:试析服装的审美特征。
 
第三课时
2、人的内在美
人的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生观和人生理想、品德和心态、知识和智慧等方面。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是人的内在美的核心;良好的品德和心态是人的内在美的重要内容;较多的知识和智慧是人的内在美不可缺的。
与外露的、感性的外在美不同,人的内在美要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的内在美具体表现在行为美、语言美、表情美等方面。
对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不能等量齐观,人的美主要取决于内在美。人的本质力量在内在美中得到最充分、最直接的体现;内在美对外在美有很大的影响;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丰富、更深刻、更长久。
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在现实中的四种表现情况。
三、社会生活美
1、生产劳动美
生产劳动美是表现在生产劳动方面的美。它体现在生产劳动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劳动过程美、劳动场面美、劳动工具美、劳动产品美等。
劳动产品美是生产劳动美的重要体现。劳动产品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价值。劳动产品美在于功能美和形式美。产品的形式美是产品外在的色、形、质、声等因素显现出来的美,是一种造型美、色彩美、材质美。
思考题:我国古代“四大美男”、“四大美女”美不美?我国古代“四大丑男”、“四大丑女”丑不丑?为什么?
 
第四课时
2、科学技术美
科学技术美是指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的美。
科学成果是理论,是知识。科学成果美具有抽象性、理智性,是一种内在的美。举例说明。
技术成果是产品,是工具。技术成果美具有具象性、功能性,是一种外在的美。举例说明。
3、社会变革美
社会变革美是人们在社会变革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美。
社会变革有革命式的突变与和平式的渐变两种形式。
突变式的社会变革美一般是惊心动魄的崇高美,具有激动人心的鼓舞力量。
渐变式的社会变革美一般为优美。
社会是否需要变革主要取决于社会制度的好坏、优劣、善恶。
思考题:如何区分技术成果美与劳动产品美?
 
第五课时
4、日常生活美
日常生活美存在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重点谈饮食美。
日常生活美存在于友谊、爱情、家庭、社交等方面。重点谈社会交往中的美。
日常生活美还存在于学习、工作之余的闲暇活动中。闲暇生活美要具有自在性、充实性和健康性。
思考题:辨析“有的社会美的内容是一种规范”。
 
第六课时
5、体育运动美
体育运动美就是人体运动所展示的美。
体育运动美包含动作美、技巧美、体质美、精神美等。
体育运动美具有刚性美与柔性美。
四、社会环境美
1、生活环境美
生活环境美主要指物质条件方面的环境美。
家庭环境美,单位环境美,城乡环境美。
2、社会风尚美
社会风尚美包括人际环境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彼此理解,相互帮助,遵守礼法,和睦相处。
社会风尚美还包括风俗习惯美。
思考题:
1、试析居室的审美特征。
2、社会美如何分类好?
 
                        第六章  艺术美
【教学要求】了解艺术的分类,理解艺术美的含义、特征和功能。掌握各种艺术的审美特性。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认识艺术作品,学会欣赏、创造艺术美。
【教学重点】各种艺术的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创造艺术美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艺术美及其特征
艺术美的含义。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艺术语言。
艺术美的特征:1、艺术创作的新颖性。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3、艺术作品的情感性。4、艺术形态的持久性。
二、艺术美的功能
1、愉悦娱乐功能  2、启迪认识功能  3、感化教育功能  4、自由创造功能
三、艺术的分类
一般分为五大类: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思考题:论创造是艺术美的生命。
 
第二课时
四、各种艺术的审美特性
1、建筑
建筑具有技术和艺术双重性。
建筑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造型艺术。
建筑美主要体现在:一是建筑形式美。二是造型风格美。三是象征意蕴美。分别举例说明。
2、工艺
工艺品的分类。
工艺品的美主要在于其形体结构方面所表现的造型美、色彩美、材质美。
思考题:
1、你对当地的建筑有什么感想?你认为我们学校的建筑怎么样?请你对我校的建筑提点建议!
2、什么是工业艺术设计?
 
第三课时
3、书法
写字与书法。
书法的分类。
书法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书法是一种表现性造型艺术。它的表现性通过笔力和书势来体现。
书法美主要指书法作品所体现的形体美和动态美。
4、摄影
摄影与摄影艺术。
摄影的分类。
摄影艺术的主要特点是纪实性和艺术性。
摄影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摄影者对摄影艺术语言的巧妙运用。二是摄影者对摄影艺术技巧的熟练掌握。三是摄影者对被摄对象的深刻认识、理解和主观情感,以及摄影者的美学追求。解海龙的摄影作品《我要上学》。
思考题:书法与写字有什么不同?如何欣赏书法美?
 
第四课时
5、绘画
绘画的分类。
绘画是一种平面造型艺术。
绘画形象的逼真性。意大利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
绘画形象的意境性。意境。北宋范宽的山水画《溪山行旅图》,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挪威蒙克的油画《呐喊》。
6、雕塑
雕塑的分类。
雕塑是一种立体造型艺术。
雕塑形象的实体性。古希腊的米洛斯《维纳斯》雕像。
雕塑形象的高度概括性。古希腊米隆的雕塑《掷铁饼者》,由黄震设计、坐落于青岛市五四广场的雕塑《五月的风》。
思考题:现存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主人公有没有眉毛?主人公美不美?为什么?
 
第五课时
7、音乐
音乐的分类
音乐是声音运动的时间艺术。
音乐的声音塑造形象、表现情感主要通过模仿、比喻、象征和暗示的手法来实现。音乐形象通过人的联想和想象建立起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象。德国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四乐章《暴风雨》。
音乐是典型的表情艺术。
音乐的材料——声音来自情感、表达情感、激起情感,是所谓“激情的语言”。表情性是音乐的本质属性。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音乐表现情感是概括的、宽泛的,因此,音乐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有的音乐并没有明确的现实内容或情感内涵。这给表演者和欣赏者留有进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也有可能引起人们的不同理解甚至曲解。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1集《空城退敌》中司马懿听诸葛亮弹琴。
思考题:谈谈你对我国国歌的理解。
 
第六课时
8、舞蹈
舞蹈的分类。
舞蹈是人体造型的时空艺术。
表现性是舞蹈的本质属性。舞蹈《两棵树》。
表演性是舞蹈赖以存在的基础。
9、戏剧
戏剧的审美特征:表演性的舞台视听艺术。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隽永简练的人物台词。紧凑严密的时空结构。
中国戏曲还有下列特点:分门别类的角色行当。造型独特的服饰脸谱。规范严格的程式动作。
10、电影
电影的审美特征:画面性的银幕视听艺术。矛盾冲突的戏剧性。时空变化的自由性。广泛而有机的综合性。
11、文学
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语言的生动性、精确性和形象性。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和非直观性。反映生活的广阔性、深刻性和丰富性。
思考题:
1、试探网络艺术的有关美学问题。
2、美的作用是什么?
 
第七章  美的范畴
【教学要求】了解、思考美的范畴。掌握优美、崇高、悲剧性和喜剧性四个基本范畴的内涵。根据美的范畴认识各种不同的美。
【教学重点】掌握优美、崇高、悲剧性和喜剧性四个基本范畴的内涵
【教学难点】根据美的范畴认识各种不同的美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优美与崇高
1、优美
2、崇高
崇高与恐怖的关系。
二、悲剧性与喜剧性
1、悲剧性
悲、悲剧与悲剧性。
悲剧性与崇高的关系。
思考题:辨析“恐怖是崇高的一个基本特征”。
 
第二课时
2、喜剧性
喜、喜剧与喜剧性。
讽刺,幽默,机智。
根据美的范畴认识各种不同的美。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的遇难者有没有悲剧性?为什么?(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引发强大海啸,殃及印度洋沿岸12个国家,造成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国家近30万人死亡的特大灾难。)
让学生提出有关的美学问题,请其他学生回答。
思考题:美的范畴除讲的四个外,还有哪些?
 
第八章  美感
【教学要求】理解美感的含义和特征。掌握美感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运用美感方面的知识指导审美活动、解释审美现象。
【教学重点】美感的含义和特征,美感的心理要素
【教学难点】审美心理结构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美感的含义
美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观照,是人对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进行观照所得到的感受。
美感与快感的区别和联系。
二、美感的特征
1、直觉性  2、愉悦性  3、情感性  4、功利性
分别举例说明。
三、美感的心理要素
审美心理结构。
1、感觉与知觉
人的感觉不同于动物的感觉,审美感觉又不同于认知感觉。
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分别举例说明。
审美知觉不同于认知知觉。
通感(又称联觉)。举例说明。
错觉。举例说明。
错觉不同于幻觉。错觉和幻觉在科学认识中都会破坏感知的真实性、准确性,但错觉在审美活动中有着特殊的作用,那么幻觉在审美活动中起不起作用?请同学们思考。
德国谷鲁司的内模仿说。
格式塔心理学的“同形同构”说或“异质同构”说。
审美态度。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美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观照?
2、举例说明错觉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
2、联想与想象
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分别举例说明。
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分别举例说明。
联想和想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审美联想、审美想象与认知联想、认知想象的心理机制、心理过程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思考题:如何培养和提高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三课时
3、情感
审美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情感。审美情感与认知情感有联系也有区别。
移情作用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德国里普斯的“移情说”。
4、理解
审美理解与科学认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审美理解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审美文化。
审美理解要求人们采取明确的审美态度。
瑞士布洛的“心理距离说”。
距离产生美。
思考题:
1、评布洛的“心理距离说”。
2、如何理解“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第四课时
四、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美感的差异性:1、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2、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3、审美能力方面的差异。4、审美趣味方面的差异。5、审美心境方面的差异。
美感的共同性:1、美感的时代共同性。2、美感的民族共同性。3、美感的阶级共同性。4、共同美感。
思考题:如何理解“情人眼里出西施”?
 
第九章  美的欣赏
【教学要求】理解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思考审美判断的标准。掌握美的欣赏的基本条件。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进行美的欣赏活动。
【教学重点】美的欣赏的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审美判断的标准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美的欣赏的基本条件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1、要有健全的审美感官  2、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3、要有正确的审美观  4、要有良好的审美心境
二、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
1、官能的欣赏  2、情感的欣赏  3、理性的欣赏
分别举例说明。
美的欣赏的三个阶段也是美的欣赏的三个层次。
官能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性的欣赏并不能截然分开,三者处在同一个审美对象中,彼此渗透交融和反复重叠,具有交错复杂的关系。
思考题:如何欣赏法国米勒的油画《拾穗者》。
 
第二课时
以电影《泰坦尼克号》为例说明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被称为最高级的坚不可摧的“不沉之船”何以在处女航中撞上冰山而葬身海底呢?这里有哪些人为因素呢?有什么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牢牢记取呢?(分析说明“泰坦尼克号”事件的悲剧原因。)
思考题:为什么说对美的欣赏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第三课时
关于人体美的欣赏。
对人体艺术的欣赏。
三、审美判断的标准
在审美活动中存在着客观的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的特征。
审美标准的内容:1、真实性标准  2、功利性标准  3、宜人性标准
分别举例说明。
这是对审美标准的最一般的规定。我们在运用上述审美标准的一般规定时,还要注意到具体对象审美标准的具体性。
思考题:
1、怎样区分人体艺术与色情裸体。
2、概述审美判断的标准。
 
第四课时
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进行美的欣赏活动。
练习题:
欣赏梅花、菊花、桂花。
思考题:赏析唐代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第十章  美的创造
【教学要求】了解美的创造的意义,思考美的创造的基本原则。掌握美的创造的基本条件。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进行美的创造活动。
【教学重点】美的创造的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美的创造的基本原则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美的创造的基本条件
主观条件:1、要有高尚的审美理想  2、要把握对象的特性和规律  3、要有一定的创美能力和技巧
客观条件。
二、美的创造的基本原则
1、合规律性原则
举例说明。
合规律性原则还应该遵循形式美的规律,按照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律、对比、和谐等要求进行美的创造。
各种美的形态和各种艺术形式都有体现其审美特征的规定和要求,这些规定和要求也是进行美的创造应该遵守的。
2、合目的性原则
举例说明。
在人类活动的合目的性要求中包含着审美需要和审美价值。
美的创造不仅要合规律性,而且要合目的性,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思考题:
1、论美的规律。
2、论美的创造的基本原则。
 
第二课时
对美的创造的基本原则的运用。
例题:从前,有个国王带兵打仗并带头冲锋陷阵,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的箭射中脸部而翻身落马,因此,他的左眼瞎了,左腿跛了。一天,他让画院的画师们进宫看清他的模样,给他画一幅肖像,对画得好的给予重赏。假如你是画师,你将如何画?
思考题: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请说出你的构思。
 
第三课时
三、美的创造的意义
1、美化生活  2、审美教育  3、美的追求
运用所学美学知识进行美的创造活动。
练习题:
做人应做什么样的人?
思考题:请你建立美学的知识体系。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