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美术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20世纪初奥地利绘画巨子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5-26 23:21:25
   20世纪初奥地利绘画巨子,表现主义画家。1890年出生于奥地利图尔恩,逝于维也纳。
16岁的席勒考入维也纳美术学院,在克里姆特指导下学习,并结识了科柯施卡。他的画最初受学院派和印象派影响,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受克里姆特和科柯施卡之后,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这表明他受到新艺术派——青年风格阿拉伯式图案的强烈影响。如果说克里姆特的艺术是从象征主义走向表现主义,而席勒则已走进纯粹的表现主义天地。
埃贡·席勒20岁时便已经达到了其艺术创作的成熟期。1910年创作了首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表现主义作品,随后又在短暂的8年时间里创作了许多惊世骇俗的作品。
席勒后期的艺术不仅受到瑞士的霍德勒影响,还直接受尼采和佛洛伊德心理学的启迪。他毫不掩饰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人的心理和情感,他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都不是静态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形态都像处在惊恐不安状态,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胁交织成可怕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形体瘦长,那冷峻刚直的线条令人震颤,他强调形象清晰的外轮廓,喜欢用红、黄和黑色来表现强烈的情绪。他除对人物表情动作的夸张刻画外,着意描绘人物神经质的情绪。为了创作他处于紧张不安的人物情态,他还深入到疯人院去研究精神病人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出一种类似哑语的动作表情,令人感动不已。
1915年第一次大战中他被征入奥地利陆军,他在军中仍继续作画,达到多产和高水平。他的艺术风格在表现派中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生活不幸和突发感冒,年仅28岁的埃贡·席勒于1918年时逝世。
线——中国抽象的基本语言
文/李旭 @东方视觉
线,是视觉艺术源头的初始形式,是描绘物象外轮廓的有效手段。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对任何涂绘工具的最初使用结果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线条。线,也因而成为人类视觉艺术中最易于交流的语言。
线,在世界各地的艺术史上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审美地位。在古埃及、巴比伦以及玛雅文明时期,线是精确而神圣的图式;希腊时代,线是黄金分割的完美图解;文艺复兴的岁月里,线在达芬奇、丢勒笔下谱写出写实叙事的宏大交响;安格尔细腻恬静的古典情怀中,线又被演绎成温柔如水的诗篇;维也纳分离派的两位代表克里姆特和埃贡·席勒,分别把线的柔韧度和抽搐感推到极至;而在蒙德里安那里,线条又冷峻地构成了宇宙的绝对秩序;保罗·克利把线看成是绘画的漫步;波洛克把线当做即兴泼洒的痕迹;在德库宁的画面上,线是时而狂暴时而优雅的音符……线,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线,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最重要的语言。与西方传统绘画注重光影、透视、解剖的理性倾向相比,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线条更注重东方化的感性传达。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用线的方法历经世代沿革,后来被概括成人物画、山水画中的“十八描”①和“皴法”②等经典程式,每种用线方法都对应着既定的物象,也描绘着特殊的质感和肌理,而各种笔法之间则有着非常明显的形态差别。另外,由于“书画同源”的特殊文化传承,中国式的绘画线条,与书法笔画又有着先天的联系。古代中国画家们无一例外地在成长过程中经受过严格的书法训练,这也为他们用线条进行灵动自如的视觉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线,也是中国当代抽象艺术最基本的语言。在众多抽象艺术家中,擅长用线的个体众多,在他们个人风格建立的过程中,许多艺术家都以线条为最基本的构成语言,融会了自身的理性与感性思考后,这一古老语汇在21世纪初的今天又焕发出无限活力,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面貌和蓬勃发展的态势,进而逐步凸显出浓烈的民族特色。
 
作品分析
我曾在上海美术馆工作过17年,2001年,以“形而上”为主题,我策划了中国大陆首个由官方美术馆发起的抽象艺术大展,截至2005年,展览成功地举办了四届,逐步成为抽象艺术大型展览中的示范品牌。“线”这个展览是我最近两年来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最终集结了19位中国大陆及海外华人艺术家的作品,以线的表现力为学术主题展示当代中国抽象艺术的成就和特色。参展艺术家名单如下:
北京:陈光武、徐红明、王川、孙凯、刘旭光、徐若涛
上海:申凡、秦一峰、黄渊青、李磊、曲丰国、王远
杭州:施慧、张浩
天津:祁海平、张羽
深圳:梁铨
沈阳:尹戈
德国杜塞尔多夫:陈若冰
这是一个集结了当代中国众多实力派抽象艺术家的名单,横跨了大江南北的广阔地域,也兼顾了年龄落差较大的老将和新人。这19位参展艺术家,分别以差异巨大的态度对“线”的主题表达出自身的独特回应,把他们洋溢着个性、充满着创造力的作品呈现在观看者的面前。
申凡、秦一峰、王川,这3位“老将”的抽象实验都开始于1990年代初期,十几年来,他们执著而专一的探索,锤炼出成熟而大气的个人风格。以各不相同的切入点为开端,他们都在对传统文化的亲近中找到了自信。申凡以冷静繁复的叠加线条和空灵超脱的情怀,创造出醇厚而另类的漫长系列,其作品持续地闪烁出道家思想的光彩。秦一峰的画面上充满盘旋曲折的线条,这种别样的构成直接得益于他对明式家具的潜心研究,得到了古代极简美学所带来的滋养。王川奔放洒脱的线条既是对彻悟之时心象状态的直接书写,也是对具体生命印迹的倾心咏叹和永恒记录。他们作品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反映出被充分诗化了的东方哲学色彩。
陈光武、黄渊青、张浩、祁海平、张羽和陈若冰,6位艺术家都有着受到中国书法和水墨艺术影响的类似学养背景。陈光武把“书画同源”的理论内涵发挥到极至,以连绵不绝的线,把中华文字之美一气呵成地贯通在书法和绘画相映生辉的图像之中。黄渊青貌似涂鸦的造型和笔触其实是异常优雅而精妙的,对形式的不断微调和对用笔韵味的持续探求都展现出他深厚的书法素养。张浩把书法点划所构成的微观世界放大为宏观的宇宙,以超然的心态演绎着黑白相生的节奏和旋律。祁海平是油画家中少见的书法家,借用来自西方的媒材,他淋漓酣畅的运笔生动地映照出东方的灵魂。张羽在水墨实验中抛弃了毛笔,直接以手指为绘画工具,借助巨量的指印呈现出线条的虚实之变。陈若冰曾在西子湖畔学习水墨,如今在德国仍然以浓厚的汉魏美感抒发着中国式的抽象情怀。这些艺术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揭示出中华文化底层的深厚内蕴,在对传统的潜心探索中展现着来自水墨世界的强大能量。
徐红明、梁铨、尹戈、徐若涛,这4位艺术家在创作中借助了绘画手段却也颠覆着传统绘画观念。徐红明对点、线、面、色彩和空间等视觉艺术基本问题的持续追问显示出超凡的智慧和勇气,他的一系列形式探索令多媒体艺术时代的绘画探索继续显露出勃勃生机。梁铨的“绘画”其实是纸质材料反复制作的完美结果,染色拼贴的“线条”和“笔触”其实在附和绘画程式的同时解构了绘画的原初意义。表面上看,尹戈不仅抛弃了画笔,而且放弃了对画面的控制,其实,他画面的魅力恰恰在于“控制”,各种液态颜料流淌晕化的效果令人眼花缭乱,他以魔术般的另类技巧不断营造出神奇的梦境。徐若涛的绘画,起源于电脑制作的技术图像,当喷绘在画布上的图像被一丝不苟地手工覆盖之时,原本对立的两极却在这种“手工影像”中显示出令人困惑的统一。以上4位艺术家的作品,在不同层面上展现着当今中国抽象艺术观念化实验的新方向。
李磊、曲丰国、王远和孙凯,是对视觉语言持续探索并不断取得新成就的4位艺术家。在“冷抽象”艺术家最为集中的上海,李磊却是一个“热抽象”的代表人物,多年以来,他坚守着作品中浓厚而爽利的抽象表现倾向,并把这一倾向不断推向东方。曲丰国的形式之路一直与各种线的实验有关,虚与实、热与冷、黑白与色彩……在他的前行之路上形成了一系列风格标志,他那看似极简的画面里,潜藏着异常丰富的形式意蕴。王远把自己的线条叫做“铁线描”,从新世纪之初开始,他对于线的创作一直在等边三角形的独特构图中进行,近年来,他在画面组合的形式语言探索中也持续取得了明显的突破。孙凯的作品都是借助钢笔和炭素墨水在纸本材料上创作的,反复重叠的细密笔触最终组合成难以名状的巨大外形,可以说,他的作品是“线”在微观与宏观意义上的双重统一。这4位艺术家,都在形式探索的空间中执著前行,为抽象艺术的未来开辟着全新的疆界。
施慧和刘旭光,是本次展览上比较特殊的两位艺术家。施慧是本次参展者中唯一的女性,她大型装置中的“线”其实是构成作品的无数纤维,十几年来,施慧作品中单纯朴实的材料质感,给人以形而上的升华体验,以冷静而富有张力的视觉和心理效果,她为女性艺术的发展树立了坚实的时代坐标。曾经游学并执教于日本的刘旭光,创作能力跨越了绘画、雕塑和多媒体等多种领域,其作品中常常渗透出浓厚的禅学意境。本次展览上,他运用录像的技术手段,展示了“线”的运动因素,把本来无法捕捉和把握的“时间”变得更加感性、更加直观。
 
策划陈述
对于艺术家和观看者们来说,线,既是学术意味非常浓厚的理性概念,也是感官体验极其丰富的视觉形态。线的世界是博大的,从理论上来说,有多少个抽象艺术家,就有多少种抽象形态的“线”的存在,以一个19位艺术家的作品联展来探讨这个话题,对策展人来说很有挑战,挂一漏万或者以偏概全,都是在所难免的。受组织工作和展览空间的局限,本次展览遗漏了余友涵、丁乙、李华生和谭平等若干中国抽象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每位参展艺术家的展出作品数量也限制在比较少的水平上,这些都不能不说是完成度方面的遗憾。
身为评论家和策展人,近十多年来,我的许多精力都放在抽象艺术上了。在过去的4届“形而上”和现在的“线”之中,其实都贯穿着一个隐形的、却也是重要的主题——对“中国抽象”的持续探讨。自1997年我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画廊策划中国大陆首次大型抽象艺术联展“无形的存在”起,我就一直思考着中国抽象艺术的未来走向问题。
对抽象艺术概念的界定,对抽象艺术意义的自省,对抽象艺术生存空间的争取,对抽象艺术家群体的召集,对“中国抽象”概念自足性的思考和国际推广,对“纯抽象”、“半抽象”、“象征”和“意象”等话题的辩论……10年以来,我经历过许多印象深刻的场面,结识了大量艺术界的顶尖人物,聆听了宝贵的批评和建议,也受到过许多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鼓舞。
 
线,应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之所以说永恒,是因为线与涂绘和书写的动作直接相关,只要有绘画和书法的存在,有关线的可能性的探讨就不会休止。几年前,香港的张颂仁先生曾给我看过一本画册,内容是伊朗艺术家们的现代书法作品,那些与中华文明大异其趣却又十分精彩的视觉形式令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中国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