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考点一: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1)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和人类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现。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①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万能的教条,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②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和建设,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毛泽东思想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绝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 (1)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呼唤着新的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
(2)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及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
(3)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
(4)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5)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条件。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同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时期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开始。中共二大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中共四大又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与工农联盟问题。尤其是毛泽东发表了《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深刻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领导者、动力、前途等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共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2、形成时期
毛泽东思想主要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当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期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从理论上初步论证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在1930年5月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3、完备成熟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
②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历史经验。
③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
④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与理论素养的提高,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六中全会上及其以后,毛泽东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任务,极大地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了完整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继续发展时期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既有对已经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更有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集中表现在毛泽东《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主要著作中。
责编:张立娟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