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摄像机的光学镜头
专业摄像机用的光学镜头多设计为可拆卸式,以便根据拍摄的需要随时更换镜头,因此,有时光学镜头部分也被当成摄像机的一个附件,可购买第三方产家的产品。
光学镜头品质对于摄像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形成影像的部件,若在此处出现影像的变形、模糊,后面的光电转化件、电路调节单元都不可能修复。而对于使用者而言,镜头的成像能力更为重要。构图和取景都是对镜头的操作,所以拍摄出的画面造型也与镜头能力息息相关的。
二、聚焦
摄像机的光学镜头一般都是由一组复杂的镜片组合而成,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最简单的单片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来认识它。
凸透镜组
图44 凸透镜成象过程
被摄景物发出(反射)的光线,平行光经过透镜后折射通过焦点;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未被折射,两支光线汇集在B点,这个位置实际上也是其它光线的汇集点。当靶面处在这个位置时,可以获得清晰的影像。若靶面在A点、或是在C点,同一个点发出的光线不能形成影像中的一个点,而变成一个圆,这样,画面就不清晰。要获得清晰的画面,就调节靶面前后的位置(或调节透镜的位置),这项工作就是聚焦。
实际工作中,摄像机的聚焦并非靠改变镜头、改变靶面位置来实现,而是通过调节透镜组中的“聚焦镜片组”实现的,在摄像机上聚焦的调节是转动镜头最前端的“聚焦环”,在这个聚焦环上有许多刻度,摄像机上标明的一般是1、1.2、1.5、2、5、10、∞m,这个数值就是被摄物体与镜头中心的距离,简称“物距”。当转动这个聚焦环时,可以从寻像器中看到被摄物的影像,调到清晰时,聚焦环上的数值会刚好等于物距值。这也就是拍摄时聚焦操作的方法。在这一组物距值中,最小的一个数值就是摄像机镜头能拍摄到的最近物距,小于这个距离的影像,镜头将无法聚实。
但是,大多数专业摄像机的镜头上都设有“微距拍摄档”(MICO)。当我们要拍小于最小物距的景物时,可以松开MICO锁扣,转动MICO环,这时,就可以对近距离的景物进行聚焦,一般可以聚实几厘米内的物体。这种功能多用于拍摄小昆虫、花瓣纹理、小型标志物等.让这些细小的物体充满整个电视屏幕,往往是很有表现力的。不过,在正常的拍摄中,MICO档应关闭,否则会破坏镜头的正常聚焦。
有些摄像机,特别是家用型摄像机还设有自动对焦功能。它是利用镜头内部的马达来驱动聚焦环,它在工作时寻像器中会出现一个方框,称之为聚焦框。摄像机会以框内景物为基准进行对焦,使它呈现出清晰的影像。
自动对焦的工作过程是:机器依靠光学成像原理,随时测定对焦框中景物的物距的,并以此为依据,迅速地改变镜头内部的聚焦结构,从而获得清晰的成像。这个随时性反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即:测定框内景物的物距——找出与清晰成分的误差——马达驱动——对焦——测定物距——找出误差——…… 这样,摄像机就能快速地聚实被摄物体,也可以适应运动拍摄的需要。如:拍摄一个人从远处走来,人物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不断在变化,自动对焦也在不断工作,保证仍能成像清晰;摄像机从近处树木摇向远处的山峰,拍摄的对象变化,距离也不同,自动对焦也要不停工作。
由此可见,自动对焦适合于运动的拍摄对象,也适合运动摄像,避免了手动调焦必须随时根据物距变化调节焦距的麻烦。便于摄像工作的进行。
但是,这种随时处于测定和调整中的自动对焦也会有一些缺点:
1、在摄像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镜头前的干扰现象。如:一个人从镜头前走过;被摄对象前有树枝摇动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自动对焦就会马上以人物、树枝对焦。这样,原来的拍摄对象就虚了,干扰结束后,自动对焦就又会重新回到原先对焦状况,这时主体又重新聚实。这一虚一实的转化过程是很不好看的。
2、由于自动对焦的反复调整。也会引焦距的不稳定,表现为物体影像一会儿虚,一会儿实。在长焦拍摄和光线过暗时,由于景深小,表现尤为显著。
3、使用自动对焦时,必须把被摄主体(即所期望保证清晰成像的部分)置于寻像器中央的自动聚焦方框之中,这样有时反而会限制我们构图的灵活机动性。
4、另外,由于对焦原理上的局限,自动对焦对于照度不足的景物;对于景物中有规律重复的图案;对于景物中为无任何明显差异的画面,如大海、蓝天、白墙等,自动对焦工作都有可能不能良好工作。
对于没有自动对焦的摄像机,就要随着被摄物的距离不断调节聚焦环,以保持这个操作称为“跟焦”。快速跟焦是高难度动作,一方面要求摄像师对摄像机的操作性能了如指掌,另一方面要求能准确地判断拍摄对象的动向和速度。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滤光镜片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有关焦距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